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5页 |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运动、意识形态和话语 | 第9-12页 |
·晚清收回路权运动研究 | 第12-14页 |
·晚清《申报》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收回路权运动时期《申报》的话语语境 | 第17-22页 |
·收回路权运动前国人的民族主义话语表述 | 第17-19页 |
·收回路权运动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立宪思潮与晚清《申报》改革 | 第20-22页 |
第3章 运动初期《申报》民族主义话语的稀释 | 第22-27页 |
·收回路权运动与“立宪救国” | 第22-23页 |
·“排外”矛盾的稀释与内政问题的凸现 | 第23-27页 |
第4章 民族主义话语下《申报》“铁路外债”观的变化 | 第27-32页 |
·铁路外债与废约赎路情结 | 第27-28页 |
·《申报》“铁路外债”观由中立走向反对 | 第28-32页 |
第5章 民族主义话语从“爱省”到“爱国”的转移 | 第32-37页 |
·收回沪宁铁路运动中的“省籍”话语 | 第32-34页 |
·“爱省”到“爱国”的民族主义话语转移 | 第34-37页 |
·苏杭甬铁路事件的全国性发展 | 第34-35页 |
·“省籍”作为民族主义过渡的工具 | 第35-37页 |
第6章 保路运动中民族主义话语走向革命认同 | 第37-44页 |
·保路运动时期《申报》“立宪救国”主张的破灭 | 第37-40页 |
·保路运动时期《申报》对清政府虚伪立宪主张的批判 | 第37-38页 |
·《申报》对“铁道干路国有”政策的批判 | 第38-40页 |
·《申报》民族主义话语中的革命认同 | 第40-44页 |
·对革命的非议与不解 | 第40-41页 |
·《申报》革命态度的转变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