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引言 | 第13页 |
·高速磨削技术发展概述 | 第13-15页 |
·高速磨削技术的国外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高速磨削的国内发展状况 | 第15页 |
·高速磨削技术特点 | 第15-16页 |
·点磨削技术简介及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点磨削的技术特征 | 第17-19页 |
·点磨削加工的特点 | 第19-20页 |
·点磨削发展现状 | 第20页 |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高速点磨削零件表面创成理论与仿真 | 第23-43页 |
·零件表面形貌创成机理 | 第23-24页 |
·零件表面形貌创成仿真过程 | 第24-25页 |
·砂轮表面形貌仿真 | 第25-30页 |
·砂轮模型建立的常用方法 | 第25-26页 |
·建立砂轮初始模型 | 第26-27页 |
·建立砂轮修整模型 | 第27-28页 |
·砂轮形貌仿真结果 | 第28-30页 |
·砂轮的磨削轨迹 | 第30-33页 |
·普通外圆磨削单颗磨粒运动轨迹 | 第30-31页 |
·第n颗磨粒轨迹方程 | 第31-32页 |
·点磨削磨粒的运动轨迹方程 | 第32-33页 |
·工件磨削后回弹模型 | 第33-34页 |
·零件表面形貌仿真结果 | 第34-37页 |
·砂轮线速度对零件粗糙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工件转速和切削深度对零件粗糙度的影响 | 第36页 |
·砂轮修整的粗糙度影响 | 第36-37页 |
·创建零件表面创成仿真界面 | 第37-40页 |
·添加控件 | 第38-39页 |
·编写主程序代码 | 第39-40页 |
·工件表面形貌仿真的正确性分析 | 第40-42页 |
·三维形貌分析 | 第40-41页 |
·工件表面形貌俯视图分析 | 第41页 |
·工件表面磨削轨迹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点磨削工艺参数对加工表面形貌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43-59页 |
·实验装置 | 第43-47页 |
·实验机床 | 第43-44页 |
·实验砂轮 | 第44-45页 |
·实验工件及材料 | 第45页 |
·测量仪器 | 第45-47页 |
·实验条件 | 第47页 |
·实验过程 | 第47-5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磨削变量角对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50-54页 |
·进给速度对零件粗糙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切削深度对零件粗糙度的影响的影响 | 第55-56页 |
·砂轮转速对零件粗糙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点磨削接触区温度的理论分析与仿真 | 第59-69页 |
·点磨削温度的理论分析 | 第59-61页 |
·点磨削热量传递模型 | 第59-61页 |
·点磨削温度场的理论计算 | 第61-62页 |
·外圆切入磨削的温度场仿真 | 第62-65页 |
·建立砂轮与工件干涉的几何模型 | 第62-63页 |
·定义材料属性和单元类型并划分网格 | 第63页 |
·施加载荷及边界条件并求解 | 第63-64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外圆往复磨削温度场的仿真 | 第65-68页 |
·磨削温度场模型 | 第65-67页 |
·磨削区温度分布仿真 | 第67-68页 |
·仿真结果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点磨削零件疲劳强度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 第69-87页 |
·疲劳试件的磨削加工 | 第69-72页 |
·疲劳试件 | 第69-70页 |
·点磨削加工 | 第70-71页 |
·粗糙度测量结果 | 第71-72页 |
·疲劳试件的拉伸疲劳仿真 | 第72-78页 |
·仿真流程 | 第72-73页 |
·静力分析 | 第73-74页 |
·疲劳试件的拉伸疲劳分析 | 第74-78页 |
·疲劳试验 | 第78-86页 |
·试验仪器 | 第78-79页 |
·试验过程 | 第79-80页 |
·试验结果 | 第80-83页 |
·疲劳试件断口形貌分析 | 第83-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建议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