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僵尸程序劫持等应对策略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2章 僵尸网络及运行机制 | 第13-21页 |
·僵尸网络定义 | 第13页 |
·僵尸网络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国际僵尸网络发展 | 第13-14页 |
·国内僵尸网络发展 | 第14-15页 |
·僵尸网络危害 | 第15-17页 |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 第15-16页 |
·发送垃圾邮件和网络钓鱼 | 第16页 |
·广告点击收入 | 第16页 |
·操控在线投票 | 第16页 |
·深度感染 | 第16页 |
·窃取信息 | 第16-17页 |
·信息处理 | 第17页 |
·僵尸网络结构 | 第17-19页 |
·僵尸网络生命周期 | 第19-21页 |
·生命周期第一步——侵占计算机 | 第19页 |
·生命周期第二步——控制和命令 | 第19-20页 |
·生命周期第三步——发送命令 | 第20页 |
·生命周期第四步——终止僵尸网络 | 第20-21页 |
第3章 僵尸网络应对策略 | 第21-28页 |
·僵尸网络检测技术 | 第21-24页 |
·基于行为特征的检测技术 | 第22页 |
·基于流量特征的检测技术 | 第22页 |
·仿真及监控技术 | 第22-23页 |
·僵尸网络检测一般流程 | 第23-24页 |
·反检测手段和分析技术 | 第24-26页 |
·代码劫持策略 | 第26-28页 |
第4章 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 | 第28-38页 |
·实验介绍 | 第28页 |
·实验流程 | 第28页 |
·获取 BOT程序 | 第28-29页 |
·准备实验环境 | 第29页 |
·实验工具及数据收集 | 第29-33页 |
·初步分析 | 第33页 |
·静态分析 | 第33-34页 |
·动态分析 | 第34-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51页 |
·研究对象—BOBAX僵尸网络 | 第38页 |
·初步分析 | 第38-41页 |
·实验结果 | 第38-41页 |
·分析 | 第41页 |
·静态分析 | 第41-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分析 | 第43页 |
·动态分析 | 第43-51页 |
·实验结果 | 第43-50页 |
·分析 | 第50-5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2页 |
·总结 | 第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