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3-15页 |
·论文研究框架和思路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存在的创新 | 第15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相关作用机理 | 第17-23页 |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 第17-19页 |
·低碳经济的概念 | 第17页 |
·低碳经济的特征 | 第17-19页 |
·政府参与低碳经济的相关作用机理 | 第19-23页 |
·公共产品理论与环境问题 | 第19-20页 |
·外部性原理与政府干预 | 第20-21页 |
·资源依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 第21-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经验借鉴 | 第23-31页 |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府作用经验借鉴 | 第23-27页 |
·英国 | 第23-24页 |
·日本 | 第24页 |
·欧盟 | 第24-25页 |
·印度 | 第25-26页 |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启发 | 第26-27页 |
·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政府作用经验借鉴 | 第27-31页 |
·东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7-28页 |
·中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8-29页 |
·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发展成效 | 第29页 |
·国内低碳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启发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政府作用与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31-44页 |
·西部地区中碳排放现状 | 第31-36页 |
·碳排放研究方法与模型 | 第31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所面临的问题 | 第36-39页 |
·西部地区的“富饶的贫困”问题 | 第36-37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7-38页 |
·技术创新的约束问题 | 第38页 |
·低碳经济意识不足 | 第38-39页 |
·低碳经济制度不健全,地方政绩观阻碍低碳发展 | 第39页 |
·西部地区政府作用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 | 第39-44页 |
·政府在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 第39-41页 |
·政府在西部低碳经济发展中要发挥的作用 | 第41-43页 |
·政府作用对西部降低碳排放的影响机理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构建有效的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方式 | 第44-52页 |
·整合自身资源,培育造血功能 | 第44-47页 |
·结合自然资源优劣势,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 第44-45页 |
·提升人力资本层次,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 第45页 |
·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减缓减排压力 | 第45-46页 |
·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推进低碳产业转变 | 第46-47页 |
·扩宽融资投资渠道,完善生态补偿效益 | 第47页 |
·加强区域间政府合作,营造输血环境 | 第47-49页 |
·区域间的资本互补 | 第47-48页 |
·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引进外来技术输血 | 第48-49页 |
·多元主体合作机制 | 第49-52页 |
·多元主体关系 | 第49页 |
·政府、企业、公民的合作关系 | 第49-50页 |
·环境非政府组织(ENGO)引导监督 | 第50-52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