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24页 |
一、发状根的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发根农杆菌的生理学基础 | 第11-12页 |
2.发根农杆菌的转染方法 | 第12页 |
3.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工业化生产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4.物理化学条件对发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 第13-19页 |
二、药用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 | 第19-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1.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化学试剂 | 第24页 |
3.各种溶液的配制 | 第24页 |
4.粗芥子酶的制备 | 第24-25页 |
5.仪器设备 | 第2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1.芸芥发状根形态学观察 | 第25页 |
2.芸芥发状根中硫苷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3.芸芥发状根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42页 |
一.芸芥发状根形态学观察 | 第27-30页 |
二.芸芥发状根中硫苷含量的测定 | 第30-39页 |
1.不同浓度的粗芥子酶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2.芸芥种子、野生根、野生叶和发状根中硫苷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 第31-32页 |
3.不同培养基组分对芸芥发状根生物量积累和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4.不同浓度CdCl_2对芸芥发根生物量积累和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33-36页 |
5.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芸芥发根生物量积累和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36-39页 |
三.发状根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