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魔芋 | 第12-15页 |
·魔芋葡甘露聚糖的结构 | 第12页 |
·魔芋葡甘露聚糖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应用 | 第13-14页 |
·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生理功能 | 第14-15页 |
·β-甘露聚糖酶 | 第15-18页 |
·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 | 第15页 |
·β-甘露聚糖酶的性质 | 第15-16页 |
·β-甘露聚糖酶酶活分析 | 第16页 |
·β-甘露聚糖酶分离纯化 | 第16-17页 |
·β-甘露聚糖酶的应用 | 第17-18页 |
·题背景及意义 | 第18-2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9-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产甘露聚糖酶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 第21-28页 |
·引言 | 第2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1-24页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1页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6页 |
·初筛结果 | 第24-25页 |
·复筛结果 | 第25页 |
·初步鉴定 | 第25-26页 |
·16S rDNA扩增和测序 | 第26页 |
·Paenibacillus dendritiformis P411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Paenibacillus dendritiformis P411产甘露聚糖酶发酵条件优化 | 第28-37页 |
·引言 | 第2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碳源对甘露聚糖酶产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氮源对甘露聚糖酶产量的影响 | 第32页 |
·金属离子对甘露聚糖酶产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培养基初始pH对甘露聚糖酶产量的影响 | 第33页 |
·培养温度对甘露聚糖酶产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装液量对甘露聚糖酶产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转数对甘露聚糖酶产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优化条件下的产酶动力学曲线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Paenibacillus dendritiformis P411产甘露聚糖酶的分离纯化 | 第37-46页 |
·引言 | 第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NH_4)_2SO_4分级沉淀 | 第40-41页 |
·透析 | 第41-42页 |
·Sepharose Q-FF离子交换色谱 | 第42-43页 |
·纯化结果 | 第43页 |
·酶组分纯度鉴定与分子量测定 | 第43页 |
·纯化蛋白的质谱分析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Paenibacillus dendritiformis P411产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 第46-55页 |
·引言 | 第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甘露聚糖酶 | 第46页 |
·实验设备 | 第46页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水解产物的分析 | 第48页 |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 第48-50页 |
·pH对酶活的影响 | 第50-51页 |
·甘露聚糖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 第51-53页 |
·金属离子和其它化学物质对甘露聚糖酶的影响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创新点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A Paenibacillus dendritiformis P411 16S rDNA | 第62-63页 |
附录B Paenibacillus dendritiformis P411序列图谱 | 第63-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