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7页 |
1 研究现状 | 第7-16页 |
·虫草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7-12页 |
·虫草真菌的人工培养 | 第7-8页 |
·虫草属真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核苷类 | 第8页 |
·蛋白质、氨基酸、多肽 | 第8-9页 |
·虫草多糖类 | 第9页 |
·糖醇、甾醇类 | 第9页 |
·脂肪酸、酯、烷烃类 | 第9-10页 |
·虫草真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免疫作用 | 第10页 |
·对肾衰的治疗 | 第10-11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1页 |
·其它作用 | 第11-12页 |
·古尼虫草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古尼虫草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古尼虫草的分离 | 第12页 |
·组织分离 | 第12页 |
·子囊孢子分离 | 第12页 |
·古尼虫草的培养 | 第12-14页 |
·固体培养 | 第12-13页 |
·液体培养 | 第13-14页 |
·古尼虫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4页 |
·核苷类 | 第14页 |
·多糖类 | 第14页 |
·氨基酸、多肽 | 第14页 |
·糖醇、甾醇类 | 第14页 |
·其他成分 | 第14页 |
·古尼虫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镇痛作用 | 第14-15页 |
·提高免疫力 | 第15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5页 |
·促进睡眠和记忆力 | 第15页 |
·其他作用 | 第15-16页 |
2 应用前景 | 第16页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 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试剂 | 第17-18页 |
·培养基 | 第17页 |
·培养条件 | 第17页 |
·试剂 | 第17页 |
·显色剂 | 第17-18页 |
·仪器设备 | 第18页 |
3 方法 | 第18-24页 |
·古尼虫草菌种的分离 | 第18页 |
·组织分离 | 第18页 |
·子囊孢子分离 | 第18页 |
·菌种鉴定 | 第18页 |
·菌种筛选 | 第18-20页 |
·菌丝培养 | 第18-19页 |
·固体培养 | 第19页 |
·液体培养 | 第19页 |
·活性物质的提取 | 第19页 |
·镇痛活性的筛选 | 第19-20页 |
·秀丽隐杆线虫法 | 第19页 |
·小鼠醋酸扭体法 | 第19-20页 |
·小鼠热板法 | 第20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0页 |
·菌丝体的发酵培养 | 第20-21页 |
·基本发酵工艺流程 | 第20页 |
·斜面培养 | 第20页 |
·种子液摇床培养 | 第20页 |
·发酵罐接种与培养 | 第20-21页 |
·取样检测 | 第21页 |
·菌丝粉收集 | 第21页 |
·活性成分的提取 | 第21页 |
·气-质谱联用(GC-MS)法对醇提物中小分子化合物的成分分析 | 第21页 |
·样品制备 | 第21页 |
·气相色谱条件 | 第21页 |
·质谱检测条件 | 第21页 |
·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21-24页 |
·化合物的分离 | 第21-22页 |
·单体化合物的纯度检测 | 第22页 |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表征的测定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40页 |
1 菌种分离纯化及筛选 | 第24-25页 |
·菌种分离纯化 | 第24页 |
·菌丝培养 | 第24-25页 |
2. 镇痛活性筛选 | 第25-28页 |
·秀丽隐杆线虫热敏感模型法(初筛) | 第25页 |
·小鼠醋酸扭体法 | 第25-26页 |
·小鼠热板法 | 第26-28页 |
3 菌丝体的发酵培养 | 第28-29页 |
4 GC-MS法分析醇提物小分子成分 | 第29-30页 |
5 结构鉴定 | 第30-4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0-45页 |
1 液体深层发酵 | 第40页 |
2 镇痛活性筛选 | 第40-41页 |
3 醇提物小分子成分GC-MS分析 | 第41页 |
4 化合物分离鉴定及应用价值 | 第41-42页 |
5 后续工作及存在问题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