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新城空间布局模式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目的 | 第9页 |
·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新城研究 | 第10-11页 |
·国外新城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新城研究 | 第11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新城空间布局的相关基础性研究 | 第14-26页 |
·新城内涵与演进 | 第14-17页 |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新城的类型 | 第14-15页 |
·新城的空间发展演进 | 第15-17页 |
·城市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19页 |
·紧凑城市 | 第17-18页 |
·新城市主义 | 第18页 |
·精明增长理论 | 第18页 |
·TOD公交主导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国内外相关规划建设实践借鉴 | 第19-25页 |
·上海青浦新城 | 第19-22页 |
·香港新市镇 | 第22-24页 |
·斯蒂文乃奇新城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新城空间布局的问题分析与规划原则 | 第26-31页 |
·新城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6-28页 |
·无序的大规模开发 | 第26页 |
·空间结构不够合理 | 第26-27页 |
·土地使用功能单一 | 第27页 |
·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 第27页 |
·生态资源缺乏保护 | 第27-28页 |
·制度法规不够健全 | 第28页 |
·新城空间布局规划原则 | 第28-30页 |
·实施城乡一体化原则 | 第28-29页 |
·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 第29页 |
·土地集约化混合利用 | 第29页 |
·城市建设高密度开发 | 第29-30页 |
·公共交通步行优先 | 第30页 |
·基础设施高效利用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新城空间布局模式与对策探讨 | 第31-41页 |
·新城空间布局模式 | 第31-34页 |
·多核心组团模式 | 第31-32页 |
·核心发展轴模式 | 第32-33页 |
·公交导向型模式 | 第33-34页 |
·新城空间布局规划对策 | 第34-40页 |
·集约紧凑城市结构 | 第34-35页 |
·保护生态增长边界 | 第35-36页 |
·混合组团平衡发展 | 第36-38页 |
·建立高效公交系统 | 第38-39页 |
·形成紧凑邻里关系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实例分析——以哈尔滨松北新区为例 | 第41-51页 |
·项目背景与发展条件分析 | 第41-42页 |
·项目背景分析 | 第41页 |
·发展条件分析 | 第41-42页 |
·哈尔滨松北新区空间布局现状存在问题 | 第42-44页 |
·区域关系有待整合 | 第42-43页 |
·用地布局缺乏协调 | 第43页 |
·生态控制有待完善 | 第43页 |
·集聚效应受阻 | 第43页 |
·交通发展受限 | 第43页 |
·配套设施滞后 | 第43-44页 |
·哈尔滨松北新区多种空间布局模式探讨 | 第44-45页 |
·多核心组团模式方案分析 | 第44页 |
·核心发展轴模式方案分析 | 第44-45页 |
·公交导向型模式方案分析 | 第45页 |
·哈尔滨松北新区整合模式与实施建议 | 第45-50页 |
·哈尔滨松北新区整合模式方案分析 | 第45-49页 |
·哈尔滨松北新区整合模式实施建议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