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并联机器人的特点与应用第16-20页
   ·并联机器人的研究进展第20-27页
     ·运动学分析第20-22页
     ·动力学建模第22-24页
     ·控制器设计第24-27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7-28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平面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第30-51页
   ·系统描述第31-32页
   ·位置分析第32-35页
     ·位置逆解第32-34页
     ·位置正解第34-35页
   ·工作空间分析第35页
   ·奇异位形分析第35-37页
   ·运动影响系数的确定第37-39页
   ·速度分析第39-43页
     ·速度性能指标定义第39-41页
     ·速度性能图谱绘制及分析第41-43页
   ·加速度分析第43-47页
     ·加速度性能指标定义第43-44页
     ·加速度性能图谱绘制及分析第44-47页
   ·连续轨迹逆解分析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第51-66页
   ·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第52-57页
     ·闭链系统方程第52-54页
     ·并联机构数学模型第54-57页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建模第57-60页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第57-58页
     ·矢量控制中的坐标变换第58页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数学模型第58-60页
   ·并联机器人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第60-62页
     ·机电系统耦合建模理论与方法第60页
     ·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第60-62页
   ·并联机器人机电系统动力学分析第62-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并联机器人的智能复合控制第66-86页
   ·PID控制第67-72页
     ·PID控制器模型第67-68页
     ·仿真实验第68-72页
   ·DRNN神经网络自整定PID控制第72-77页
     ·DRNN神经网络自整定PID控制器模型第73-74页
     ·DRNN神经网络的Jacobian信息辨识第74-76页
     ·仿真实验第76-77页
   ·非线性PID与对角递归神经网络智能复合控制第77-84页
     ·非线性PID控制器设计第77-79页
     ·DRNN神经网络结构第79-80页
     ·智能复合控制器设计第80-81页
     ·仿真实验第81-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5章 并联机器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第86-106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基础第86-90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第86-89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抖振问题第89-90页
   ·Terminal滑模控制第90-96页
     ·状态空间模型第90-91页
     ·切换面的设计第91-92页
     ·Terminal滑模控制器设计第92-94页
     ·控制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第94-96页
   ·神经滑模控制第96-105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第97-99页
     ·神经滑模控制器设计第99-102页
     ·控制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第102-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6章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性能及轨迹跟踪控制实验第106-118页
   ·实验系统结构与原理第106-110页
     ·并联机器人实验台第106-108页
     ·并联机器人工作原理第108-109页
     ·测试设备第109-110页
   ·并联机器人平台动力学性能实验第110-111页
     ·振动测试第110页
     ·频率特性测试第110-111页
   ·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和实验对比分析第111-113页
   ·轨迹跟踪及振动加速度测量实验第113-117页
     ·运动规划及控制第113页
     ·轨迹跟踪控制界面设计第113-114页
     ·轨迹跟踪控制及振动测量实验第114-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总结与展望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2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所获奖励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附录:英文论文第136-15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方现代政治价值体系建构问题研究--基于英、法、德三国比较的视角
下一篇:轴突导向因子-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