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现实主义:192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面向--以鲁迅、郁达夫、蒋光慈和茅盾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导论 | 第12-30页 |
第一节 现实主义研究的再检视 | 第12-18页 |
第二节 现实主义作为现代文学之主体 | 第18-23页 |
第三节 现实主义文学多面向的缘由 | 第23-30页 |
第一章 鲁迅:现实主义的“寓言”面向 | 第30-63页 |
第一节 “立人”与“灵魂的写实主义” | 第31-40页 |
第二节 “铁屋子”和“黄金时代” | 第40-51页 |
第三节 “现实主义与寓言的交织” | 第51-63页 |
第二章 郁达夫:现实主义的“抒情”面向 | 第63-92页 |
第一节 “自叙传”与“有情的写实” | 第64-74页 |
第二节 “颓废”与“革命” | 第74-83页 |
第三节 “真情实感的启示”与“灵魂的生长” | 第83-92页 |
第三章 蒋光慈:现实主义的“理想”面向 | 第92-120页 |
第一节 “革命与罗曼蒂克”的诗人 | 第93-103页 |
第二节 “革命加恋爱”的融合论 | 第103-111页 |
第三节 “两结合”叙事的雏形 | 第111-120页 |
第四章 茅盾:现实主义的“史诗”面向 | 第120-151页 |
第一节 反复探寻的“路” | 第121-133页 |
第二节 总体性与当代生活 | 第133-141页 |
第三节 “真实的和乌托邦的”史诗 | 第141-151页 |
结语 | 第151-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