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 第1-14页 |
| 第1章 篇目体例的比较 | 第14-27页 |
| ·篇目选择 | 第14-21页 |
| ·注释体例 | 第21-27页 |
| 第2章 文本注释的比较 | 第27-68页 |
| ·异本标校 | 第27-32页 |
| ·语音训释 | 第32-37页 |
| ·词语解释 | 第37-57页 |
| ·方言注释 | 第57-62页 |
| ·文献征引 | 第62-68页 |
| 第3章 思想阐发的比较 | 第68-94页 |
| ·王逸对屈原思想的阐发 | 第68-80页 |
| ·洪兴祖对屈原思想的阐发 | 第80-85页 |
| ·朱熹对屈原思想的阐发 | 第85-94页 |
| 第4章 艺术观照的比较 | 第94-113页 |
| ·比兴手法的分析 | 第94-106页 |
| ·神话素材的评价 | 第106-113页 |
| ·王逸 | 第106-108页 |
| ·洪兴祖 | 第108-110页 |
| ·朱熹 | 第110-113页 |
| 第5章 王逸、朱熹、洪兴祖楚辞注释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第113-129页 |
| ·王逸《章句》的注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第113-119页 |
| ·洪兴祖《补注》的注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第119-122页 |
| ·朱熹《集注》的注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第122-129页 |
| 结语 | 第129-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9-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