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国企冗员──国有企业的历史性包袱 | 第12-18页 |
(一)国企冗员产生的理论渊源 | 第12-14页 |
(二)国企冗员产生的制度渊源 | 第14-16页 |
(三)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促成了国企冗员的产生 | 第16-18页 |
二、现阶段国企冗员剥离的必要性 | 第18-26页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 第18-19页 |
(二)国企冗员是造成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之一 | 第19-23页 |
(三)国企冗员造成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惯性 | 第23-24页 |
(四)国企冗员带来了沉重的福利性支出负担 | 第24-26页 |
三、目前彻底剥离国企冗员存在的困难 | 第26-32页 |
(一)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 第26-27页 |
(二)失业率的大幅度提高会影响经济增长 | 第27-29页 |
(三)国企冗员的突然释放,使本已不足的治理失业的资金雪上加霜 | 第29-30页 |
(四)财政财力不足,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支撑起失业保障 | 第30-32页 |
四、再就业工程──针对国企冗员释放的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 | 第32-39页 |
(一)再就业工程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32-36页 |
(二)再就业工程的局限性 | 第36-39页 |
五、有效实施“下岗”与失业并轨 | 第39-43页 |
(一)影响并轨的主要问题 | 第40-41页 |
(二)实施并轨的主要政策措施 | 第41-43页 |
六、中国城镇失业保障制度的构建 | 第43-56页 |
(一)必须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障制度 | 第44-45页 |
(二)根据中国国情建立城镇失业保障制度 | 第45-48页 |
(三)以失业保险制度作为失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值得商榷 | 第48-52页 |
(四)组合式失业保障体系──一种新的改革思路 | 第52-56页 |
结论 | 第56-60页 |
<引文> | 第58-60页 |
<引文>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