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电子商务导论 | 第7-9页 |
1.2 电子商务的产生背景和发展 | 第9-11页 |
1.2.1 Internet技术的发展 | 第9页 |
1.2.2 EDI技术的发展 | 第9-11页 |
1.3 项目来源、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XML技术理论 | 第13-28页 |
2.1 WEB语言的发展(SGML-HTML-XML) | 第13-15页 |
2.2 XML的特点 | 第15-16页 |
2.3 XML技术的主要应用 | 第16-18页 |
2.4 XML技术基础 | 第18-27页 |
2.4.1 XML文档的三个要素 | 第18-26页 |
2.4.1.1 文档类型定义 | 第18-21页 |
2.4.1.2 XML的名域(Namespace)和大纲(Schema)机制 | 第21-23页 |
2.4.1.3 可扩展样式语言XSL | 第23-24页 |
2.4.1.4 可扩展链接语言Xlink | 第24-26页 |
2.4.2 XML的文档对象模型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以XML编码的对象传输协议 | 第28-37页 |
3.1 SOAP技术基础核心:远程过程调用RPC | 第28-30页 |
3.2 采用HTTP实现SOAP的RPC风格传输 | 第30-32页 |
3.3 采用XML作为更好的网络数据表达方式(NDR) | 第32-34页 |
3.4 简单对象传输协议SOAP | 第34-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E-TENDER系统方案设计 | 第37-53页 |
4.1 系统总体目标 | 第37页 |
4.2 系统服务对象 | 第37-38页 |
4.3 系统适用范围 | 第38-39页 |
4.4 系统业务流程 | 第39-43页 |
4.4.1 当前系统功能模型(招投标业务实际流程) | 第39-40页 |
4.4.2 目标系统功能模型(可电子化招投标业务流程) | 第40-43页 |
4.5 系统功能分析 | 第43-47页 |
4.5.1 客户端 | 第43-45页 |
4.5.2 站点服务器端 | 第45-47页 |
4.6 E-TENDER系统结构 | 第47-52页 |
4.6.1 e-Tender系统技术架构 | 第47-49页 |
4.6.2 e-Tender系统组成 | 第49-50页 |
4.6.3 e-Tender系统的网络结构 | 第50-51页 |
4.6.4 信息交换中心AMTrix | 第51-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XML技术在E-TENDER中的应用 | 第53-77页 |
5.1 XML/EDI电子数据交换 | 第53-55页 |
5.2 EDI与INTERNET的结合 | 第55-58页 |
5.3 XML/EDI的结构模型 | 第58-63页 |
5.4 XML框架 | 第63页 |
5.5 XML框架的典范BIZTALK | 第63-66页 |
5.6 XML文件是E-TENDER系统的主要信息载体 | 第66-68页 |
5.7 SOAP的XML RPC作为请求和响应的传输方式 | 第68-70页 |
5.8 站点处理请求的工作方式 | 第70-76页 |
5.8.1 网络编程的实现方法 | 第70-71页 |
5.8.2 服务器端响应请求的实现 | 第71-73页 |
5.8.3 返回响应结果的实现 | 第73-75页 |
5.8.4 在XML和数据库之间建立映射 | 第75-76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1页 |
6.1 小结 | 第77-78页 |
6.2 系统的完善改进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