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内容安排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换乘形式研究 | 第19-36页 |
| ·由路网结构确定的换乘模式分析 | 第19-30页 |
| ·路网结构中线路基本形态与换乘模式 | 第20-24页 |
| ·路网形态结构基本类型与换乘模式 | 第24-30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研究 | 第30-35页 |
| ·轨道交通线网换乘方式分析 | 第30-33页 |
| ·换乘方式选择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3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客流特性分析 | 第36-43页 |
| ·轨道交通换乘客流的时间动态性 | 第37-39页 |
| ·轨道交通换乘客流的空间动态性 | 第39-40页 |
| ·轨道交通换乘客流敏感性分析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系统分析 | 第43-51页 |
| ·轨道交通换乘系统的定义和结构 | 第43-45页 |
| ·轨道交通换乘系统的功能 | 第45-46页 |
| ·轨道交通换乘系统的能力 | 第46-50页 |
| ·换乘系统内各子系统的能力分析 | 第46-49页 |
| ·换乘系统综合能力计算分析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换乘系统效率评价体系 | 第51-67页 |
| ·换乘效率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 第51-52页 |
| ·轨道交通线网间换乘效率评价体系 | 第52-57页 |
| ·换乘效率评价基本理论分析 | 第52-54页 |
| ·换乘效率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54-57页 |
| ·换乘评价指标的量化与处理 | 第57-64页 |
| ·换乘评价指标量化 | 第57-59页 |
| ·换乘过程中排队等候时间推导 | 第59-64页 |
| ·换乘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6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间换乘效率评价分析 | 第67-78页 |
| ·背景概述 | 第67-70页 |
| ·换乘效率评价指标标定 | 第70-74页 |
| ·换乘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7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换乘系统效率的协调方法探究 | 第78-84页 |
| ·轨道交通换乘系统协调性分析 | 第78-80页 |
| ·基于换乘效率的换乘系统规划协调方案分析 | 第80-81页 |
| ·基于换乘效率的换乘系统运营管理方案研究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 ·结论 | 第84-85页 |
| ·展望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作者简历 | 第90-9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