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建国以来我国治安情势与治安观的演变--以文检工作为视角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14页
 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第8-9页
 2. 已有研究文献综述第9-10页
 3. 本文的主要观点第10-11页
 4. 文检工作概说第11-12页
 5.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6.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一章 治安的含义及本质第14-19页
 第一节 治安的含义第14-16页
  一、"治安"的词源及古籍考证第14-15页
  二、"治安"的含义第15-16页
 第二节 治安的本质第16-19页
  一、治安的主体——国家第16-17页
  二、治安的本质——统治和治理第17-19页
第二章 建国以来不同时期我国治安情势与治安观的演变第19-37页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治安情势与治安观(1949——1965)第19-24页
  一、建国初期文检工作的特点第19-20页
  二、建国初期的治安情势与治安观第20-24页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治安情势与治安观(1966——1976)第24-27页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文检工作的特点第24-25页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治安情势与治安观第25-27页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治安情势与治安观(1977——1999)第27-31页
  一、改革开放初期文检工作的特点第27-28页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治安情势与治安观第28-31页
 第四节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的治安情势与治安观(2000——2010)第31-37页
  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文检工作的特点第31-32页
  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的治安情势与治安观第32-37页
第三章 我国治安情势与治安观演变的深层次原因第37-47页
 第一节 意识形态观的转变第37-39页
  一、强调意识形态时期的治安秩序动荡多是由政治问题引起第37-38页
  二、意识形态观的转变使治安观从单纯强调政治安全中解放出来第38-39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第39-40页
  一、计划经济体制对治安观的影响第39页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治安情势的影响第39-40页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治安观的影响第40页
 第三节 社会结构改变第40-43页
  一、单位制社会结构的特点第41页
  二、由"单位人"到"社会人"——我国社会结构的改变第41页
  三、我国社会结构改变对社会治安情势和治安观的影响第41-43页
 第四节 科技的发展第43-45页
  一、出现新的犯罪手段和犯罪种类第43-44页
  二、为打击犯罪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更加便捷的条件第44-45页
 第五节 国际环境的影响第45-47页
  一、建国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际环境情况及对治安观的影响第45页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国际环境情况及对治安观的影响第45页
  三、21世纪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治安情势和治安观的影响第45-47页
第四章 未来治安情势研判及文检工作展望第47-54页
 第一节 激化的个人行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第47-49页
  一、激化的个人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第47-48页
  二、激化的个人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第48-49页
  三、对文检工作的要求第49页
 第二节 网络问题第49-51页
  一、引发严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第49-50页
  二、出现新的违法犯罪方式第50页
  三、为犯罪人员的沟通提供了新工具第50-51页
  四、对文检工作的要求第51页
 第三节 恐怖活动第51-54页
  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恐怖活动情况第51-52页
  二、扩散化趋势的出现第52-53页
  三、对文检工作的要求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注释第55-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后记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期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分析及惩治对策
下一篇:融入社区:社区警务模式下的警民关系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