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2页 |
·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及H.264 的诞生 | 第12-15页 |
·H.264 的编码框架和主要技术 | 第15-18页 |
·帧间预测 | 第16-17页 |
·帧内预测 | 第17页 |
·变换量化 | 第17页 |
·熵编码 | 第17页 |
·环路滤波 | 第17-18页 |
·H.264 编码器硬件实现 | 第18-19页 |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1-22页 |
第2章 H.264 变换编码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22-44页 |
·H.264 变换编码的原理 | 第22-25页 |
·H.264 变换编码的ASIC 实现方法 | 第25-27页 |
·基于块系数特征的新型反量化反变换算法设计 | 第27-31页 |
·基于块系数特征的新型反量化反变换硬件结构设计 | 第31-36页 |
·仿真验证结果和综合性能比较 | 第36-41页 |
·仿真验证方法 | 第36-37页 |
·反量化反变换模块综合性能 | 第37-38页 |
·与其他设计的性能比较 | 第38-41页 |
·H.264 变换量化模块的硬件实现结构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CAVLC 编码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44-62页 |
·H.264 熵编码的原理 | 第44-45页 |
·现有的CAVLC 硬件实现方法 | 第45-47页 |
·高度并行、双层流水的新型CAVLC 编码器设计 | 第47-59页 |
·CAVLC 编码器数据吞吐率提高的瓶颈 | 第47-48页 |
·高度并行双层流水的新型CAVLC 编码器的整体结构 | 第48-50页 |
·四路并行的扫描统计模块 | 第50-52页 |
·相邻块系数数目预测模块 | 第52-53页 |
·两路并行幅值编码模块 | 第53-55页 |
·Coeff_token、TotalZeros、Run_before 编码模块 | 第55-56页 |
·码流封装模块 | 第56-57页 |
·流水规划和FIFO 的设计 | 第57-59页 |
·综合仿真结果以及与其他设计的比较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基于DSP 的H.264 到H.263 实时转码器设计 | 第62-74页 |
·H.264 到H.263 的转码背景 | 第62页 |
·各种转码技术 | 第62-64页 |
·新型H.264 到H.263 的转码结构设计 | 第64-67页 |
·基于DSP 的转码优化实现 | 第67-72页 |
·TMS320DM642平台简介 | 第68-69页 |
·整体优化流程 | 第69-70页 |
·基于DSP 的转码器的三种主要优化技术 | 第70-72页 |
·转码性能与测试结果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