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1 痤疮及其治疗的概况 | 第10-14页 |
| ·中医古籍对痤疮的描述 | 第10页 |
| ·中医的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 第11-12页 |
| ·痤疮的西药治疗 | 第12-13页 |
| ·讨论 | 第13-14页 |
| 2 中药软膏剂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中药软膏中药物的处理 | 第14页 |
| ·制备方法与基质配比 | 第14-15页 |
| ·中药软膏剂的质量控制 | 第15-16页 |
| ·刺激性研究 | 第16页 |
| ·含量测定 | 第16页 |
| ·讨论 | 第16页 |
| 3 中药透皮吸收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 ·药物释放、穿透及吸收的测定方法 | 第17页 |
| ·渗透促进剂的概述 | 第17-19页 |
| ·讨论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第21-55页 |
| 1 处方来源组成及分析 | 第21-27页 |
| ·处方来源 | 第21页 |
| ·处方组成 | 第21页 |
| ·基质处方组成 | 第21页 |
| ·功效与主治 | 第21页 |
| ·组方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 ·方中各味药与痤疮软膏功能主治有关的化学成份,药理毒理作用及剂型研究等文献资料 | 第22-27页 |
| 2 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27-32页 |
| ·前言 | 第27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27页 |
| ·工艺路线的初步确定 | 第27-28页 |
| ·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 | 第28-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2页 |
| 3 乳膏的制备 | 第32-41页 |
| ·前言 | 第32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32页 |
| ·处方设计 | 第32-35页 |
| ·基质处方筛选 | 第35-37页 |
| ·处方评价标准: | 第37-38页 |
| ·乳化温度的筛选 | 第38-39页 |
| ·乳化剂加入方法: | 第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1页 |
| 4 痤疮乳膏质量标准研究 | 第41-48页 |
| ·前言 | 第41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41页 |
| ·药品的原料质量标准 | 第41-42页 |
| ·定性鉴别 | 第42-43页 |
| ·大黄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43-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48页 |
| 5 透皮实验研究 | 第48-51页 |
| ·前言 | 第48页 |
| ·仪器、试药和动物 | 第48页 |
| ·痤疮软膏剂中促渗剂的选择 | 第48-49页 |
| ·透皮吸收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页 |
| 6 皮肤刺激性试验 | 第51-55页 |
| ·前言 | 第51页 |
| ·试药和动物 | 第51-52页 |
|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 ·皮肤刺激性试验评价标准 | 第52页 |
| ·试验结果-单次给药 | 第52-53页 |
| ·试验结果-多次给药 | 第53-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5-59页 |
| 1 结果 | 第55页 |
| 2 讨论 | 第55-59页 |
| ·提取工艺的讨论 | 第55页 |
| ·冰片加入方法的探讨 | 第55-56页 |
| ·关于痤疮乳膏的剂型选择 | 第56页 |
| ·建立痤疮乳膏质量标准的探讨 | 第56-57页 |
| ·中药透皮吸收的讨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图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