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主旨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提出问题 | 第10-11页 |
·框架设计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2.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理论探索 | 第13-23页 |
·概念诊释 | 第13-17页 |
·城市规划及相关概念解析 | 第13-14页 |
·公共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定义、起源与实质 | 第14-16页 |
·核心概念——参与主体(公众)及参与核心价值的界定 | 第16-17页 |
·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国外研究 | 第17-21页 |
·国内研究 | 第21-22页 |
·研究展望 | 第22-23页 |
3.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经验借鉴 | 第23-37页 |
·国外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 第23-31页 |
·美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 第23-26页 |
·德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 第26-28页 |
·日本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 第28-31页 |
·经典案例 | 第31-34页 |
·公众参与缺位引发的冲突—“丰泽湖”事件(网络新闻) | 第31-33页 |
·公众参与过度引发的矛盾—温哥华“超级”公众参与 | 第33-34页 |
·相关启示 | 第34-37页 |
·经验启示 | 第34-35页 |
·案例启示 | 第35-36页 |
·值得注意的问题——公众参与规划潜在的负作用 | 第36-37页 |
4. 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现状探析 | 第37-52页 |
·现状特点 | 第37-42页 |
·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 | 第37-38页 |
·参与现状 | 第38-42页 |
·原因剖析 | 第42-46页 |
·国家本位思想的主导 | 第42-45页 |
·社会组织基础的薄弱 | 第45-46页 |
·需求分析 | 第46-51页 |
·公众参与必要性分析 | 第46-47页 |
·公众参与诉求与利益博弈 | 第47-49页 |
·公众参与的经济性分析 | 第49-51页 |
·总体评价 | 第51-52页 |
5.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对策研究 | 第52-55页 |
·完善城市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 | 第52页 |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落实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 第52-53页 |
·引导和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 第53页 |
·城市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核心问题探讨 | 第53-55页 |
·普通公众参与的知识有限性问题 | 第53-54页 |
·公众参与程度推进问题 | 第54-55页 |
6.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体系构建 | 第55-75页 |
·保障公众参与的基本要素 | 第55-65页 |
·法制保障 | 第55-58页 |
·组织保障 | 第58-61页 |
·技术保障 | 第61-63页 |
·资金保障 | 第63-65页 |
·参与程序设计 | 第65-69页 |
·规划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 | 第65-67页 |
·规划审批阶段的公众参与 | 第67-69页 |
·规划实施阶段的公众参与 | 第69页 |
·成效要素构建 | 第69-75页 |
·信息反馈机制 | 第69-70页 |
·成效评价体系 | 第70-75页 |
7. 结语 | 第75-77页 |
·主要成果 | 第75页 |
·创新点 | 第75-76页 |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