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大都市政府作用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1 绪论 | 第12-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重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研究的重点与预期目标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页 |
| ·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 2 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理论解读 | 第15-25页 |
| ·创意产业的涵义 | 第15-17页 |
| ·创意产业在大都市发展的理论解读 | 第17-20页 |
| ·从经济增长理论角度 | 第18页 |
| ·从消费需求理论角度 | 第18-19页 |
| ·从产业结构和比较优势理论角度 | 第19-20页 |
| ·创意产业发展中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第20-25页 |
| ·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 ·现实依据 | 第22-25页 |
| 3 我国大都市政府发展创意产业的现状分析 | 第25-40页 |
| ·“政府扶持”与“自发集聚”的北京模式 | 第26-29页 |
| ·北京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26页 |
| ·政府作用的经验总结 | 第26-29页 |
| ·“政府规划”与“社会参与”的上海模式 | 第29-33页 |
| ·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 ·政府作用的经验总结 | 第31-33页 |
| ·推进创意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缺陷 | 第33-40页 |
| ·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价值认识层次不高 | 第33-35页 |
| ·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定位欠佳 | 第35-37页 |
| ·给予创意产业发展的特殊政策配套不健全 | 第37-40页 |
| 4 海外大都市政府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借鉴 | 第40-47页 |
| ·市场导向下“无为而治”的纽约模式 | 第40-43页 |
| ·纽约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41页 |
| ·纽约政府作用的经验借鉴 | 第41-43页 |
| ·“多方参与”下政府扶持的伦敦模式 | 第43-47页 |
| ·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44页 |
| ·伦敦政府作用的经验借鉴 | 第44-47页 |
| 5 我国政府在发展大都市创意产业中的作用思考 | 第47-63页 |
| ·提升政府发展创意产业的价值取向 | 第47-51页 |
| ·确立创意产业是优化大都市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 第48-49页 |
| ·借助创意产业实现大都市"低碳经济"转型 | 第49页 |
| ·将创意产业与塑造大都市文化形象紧密结合 | 第49-50页 |
| ·以创意产业增强大都市全球化竞争力 | 第50-51页 |
| ·创意产业发展各个阶段的政府职能定位 | 第51-56页 |
| ·创意产业起步阶段政府全力扶持 | 第51-53页 |
| ·创意产业发展阶段政府适度干预 | 第53-55页 |
| ·创意产业成熟阶段政府择机退出 | 第55-56页 |
| ·给予大都市创意产业特殊政策 | 第56-63页 |
| ·知识产权保护先行一步 | 第57-58页 |
| ·度身定制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金融财税政策 | 第58-59页 |
| ·建立创意人才开发流动的长效机制 | 第59-61页 |
| ·推进创意产业从本土化到全球化的发展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