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黄芩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流感病毒及唾液酸酶介绍 | 第12-14页 |
·流感病毒 | 第12页 |
·唾液酸酶 | 第12-13页 |
·唾液酸酶活性腔和现有唾液酸酶抑制剂的结构信息 | 第13-14页 |
·本论文涉及到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2 理论计算方法简介 | 第15-31页 |
·分子对接 | 第15-21页 |
·分子对接定义及其热力学过程 | 第15-16页 |
·分子对接的基本原理 | 第16页 |
·配体与受体识别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 第16-18页 |
·分子对接的分类 | 第18页 |
·分子对接的一般步骤 | 第18-19页 |
·分子对接软件简介 | 第19-21页 |
·蒙特卡罗基本思想 | 第21-22页 |
·分子力学 | 第22-27页 |
·分子力场 | 第22-26页 |
·分子力学基本思想 | 第26页 |
·分子力学优化算法 | 第26-27页 |
·分子动力学 | 第27-31页 |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分子动力学几种常用积分算法 | 第28-29页 |
·分子动力学统计系综 | 第29-31页 |
3 唾液酸酶内Ca~(2+)和结合水对酶活性腔的影响 | 第31-48页 |
·计算方法 | 第31-36页 |
·体系准备 | 第32-34页 |
·分子对接 | 第34-35页 |
·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模拟结果和讨论 | 第36-47页 |
·杂原子对唾液酸酶活性腔结构的影响 | 第36-41页 |
·杂原子对唾液酸酶活性腔性质的影响 | 第41-44页 |
·不同唾液酸酶结构与底物BA结合模式分析 | 第44-46页 |
·唾液酸结构、性质变化对底物BA结合模式的影响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唾液酸酶抑制剂生物活性构象研究 | 第48-59页 |
·计算方法 | 第48-52页 |
·量子化学计算 | 第48-49页 |
·唾液酸酶结构优化 | 第49-50页 |
·分子对接 | 第50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50-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2-58页 |
·BA构象转化 | 第52-54页 |
·对接模型分析 | 第54-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唾液酸酶与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相互作用研究 | 第59-68页 |
·分子对接方法 | 第59-61页 |
·体系准备 | 第59-60页 |
·分子对接 | 第60-61页 |
·对接结果分析 | 第61页 |
·分子模拟结果 | 第61-66页 |
·MF与N9亚型唾液酸酶的分子对接 | 第61-64页 |
·MF与N1亚型唾液酸酶的分子对接 | 第64-66页 |
·MF应用前景分析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