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评估档案的形成与管理模式探析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四、研究框架 | 第10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高校评估与高校评估档案的界定 | 第12-28页 |
第一节 高校评估 | 第12-19页 |
一、高校评估 | 第12-13页 |
二、高校评估的特征 | 第13-15页 |
三、高校评估的作用 | 第15-18页 |
四、高校评估指标体系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高校评估档案 | 第19-26页 |
一、高校档案 | 第19-20页 |
二、高校评估档案 | 第20-21页 |
三、高校评估档案与高校档案的关系 | 第21-23页 |
四、高校评估档案的构成 | 第23-25页 |
五、高校评估档案的作用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高校评估档案的形成及其特征 | 第28-35页 |
第一节 高校评估档案的形成 | 第28-32页 |
一、评估档案的形成以评估指标为导向 | 第28-29页 |
二、迎评档案产生于学校日常工作实践 | 第29-31页 |
三、评估过程档案围绕评估过程而形成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高校评估档案形成特征 | 第32-34页 |
一、形成主体的多元性 | 第32页 |
二、形成状态的系统性 | 第32-33页 |
三、形成时间的限定性 | 第33页 |
四、形成过程的动态性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模式探寻 | 第35-51页 |
第一节 现行高校评估档案管理缺憾 | 第35-37页 |
一、评估档案管理缺乏明确思路 | 第35页 |
二、评估档案前端控制缺乏制度规范 | 第35-36页 |
三、评估档案形成过程缺乏科学管理 | 第36页 |
四、评估档案鉴定缺乏规范标准 | 第36页 |
五、评估档案服务缺乏主动性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高校评估档案有效管理模式 | 第37-50页 |
一、高校评估档案形成过程管理 | 第38-44页 |
1. 评估档案形成范围的确定 | 第38-41页 |
2. 评估档案形成过程的规范 | 第41-43页 |
3. 校院结合评估档案管理体系的完善 | 第43-44页 |
二、高校评估档案实体管理 | 第44-50页 |
1. 管理机构 | 第44页 |
2. 管理方式 | 第44-45页 |
3. 分类方法 | 第45-46页 |
4. 档案鉴定 | 第46-47页 |
5. 实体管理 | 第47-48页 |
6. 数字化建设 | 第48-49页 |
7. 信息开发利用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