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稻麦糊粉层发育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 1. 引言 | 第9-14页 |
| ·关于糊粉层细胞的发育和结构特点 | 第9-10页 |
| ·关于糊粉层的生理功能 | 第10-12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 ·试验设计 | 第14页 |
| ·田间标花 | 第14页 |
| ·取样 | 第14-15页 |
|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 ·糊粉层细胞成分和酶的组织化学检定 | 第15页 |
| ·供光镜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的样品制作 | 第15页 |
| ·细胞壁的荧光观察 | 第15页 |
| ·供扫描电镜(SEM)观察的样品制作 | 第15-16页 |
| ·谷物籽粒中矿质元素分布分析 | 第16页 |
| ·小麦果皮中色素的提取及色素吸收光谱的测定 | 第16-1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39页 |
| ·颖果发育 | 第17-22页 |
| ·糊粉层的发育 | 第22-33页 |
| ·胚乳组织的发育 | 第22页 |
| ·糊粉层细胞的发育 | 第22-33页 |
| ·糊粉层细胞发育阶段的划分 | 第22-27页 |
| ·水稻和小麦糊粉层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 ·籼稻与粳稻糊粉层差异分析 | 第28-29页 |
| ·同一作物不同颖果部位糊粉层差异分析 | 第29-31页 |
| ·同一作物不同粒形(大小粒)糊粉层差异分析 | 第31页 |
| ·糊粉层与内胚乳细胞的差异分析 | 第31-33页 |
| ·糊粉层的消亡 | 第33-39页 |
| ·成熟稻麦糊粉层情况 | 第33-35页 |
| ·糊粉层细胞在籽粒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 第35-36页 |
| ·内胚乳细胞中淀粉的消耗 | 第36-39页 |
| 4. 讨论 | 第39-42页 |
| ·糊粉层的发育和发育阶段的划分 | 第39页 |
| ·糊粉层形成的机理 | 第39-40页 |
| ·糊粉层生理功能的推测 | 第40-42页 |
| 5.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