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工程技术在汽车转向助力泵定子建模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10-14页 |
| ·国外的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 ·国内的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反求工程及其关键技术 | 第17-38页 |
| ·反求工程概述 | 第17-20页 |
| ·反求工程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 ·反求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反求工程与技术引进 | 第19-20页 |
| ·数据采集 | 第20-24页 |
| ·接触式数据采集方法 | 第20-21页 |
| ·非接触式数据采集方法 | 第21-24页 |
| ·测量数据格式转换 | 第24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24-29页 |
| ·点云 | 第24-25页 |
| ·去除噪声点 | 第25-26页 |
| ·数据插补 | 第26-27页 |
| ·数据平滑 | 第27-28页 |
| ·数据精简 | 第28页 |
| ·数据分割 | 第28-29页 |
| ·多视点云的对齐 | 第29页 |
| ·模型重建 | 第29-34页 |
| ·曲线拟合造型 | 第29-30页 |
| ·曲面片直接拟合造型 | 第30-34页 |
| ·模型精度评价 | 第34-36页 |
| ·误差模型 | 第34-35页 |
| ·模型精度评价及量化指标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3 汽车转向助力泵的结构性能分析 | 第38-47页 |
| ·汽车转向助力泵简介 | 第38-40页 |
|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 | 第38-39页 |
| ·双作用叶片泵的振动与噪声 | 第39-40页 |
| ·双作用叶片泵的发展趋势 | 第40页 |
| ·国内外对低噪声叶片泵的研究 | 第40-42页 |
| ·国外的先进技术 | 第40-41页 |
| ·国内的研究进展 | 第41-42页 |
| ·定子曲线对振动和噪声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定子曲线 | 第42页 |
| ·叶片泵性能对定子曲线的要求 | 第42-44页 |
| ·无冲击、低噪声叶片泵定子曲线特性 | 第44页 |
| ·常用定子过渡曲线及其特点 | 第44-46页 |
| ·等加速、等减速曲线 | 第44-45页 |
| ·高次曲线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数据采集与模型重建 | 第47-62页 |
| ·转向助力泵定子表面数据采集 | 第47-50页 |
| ·三维激光扫描仪 | 第47-48页 |
| ·定子表面数据获取 | 第48-50页 |
| ·点云数据处理 | 第50-55页 |
| ·数据处理工作站的配置 | 第50页 |
| ·点云数据导入 | 第50-51页 |
| ·去除噪声点 | 第51-52页 |
| ·数据平滑 | 第52页 |
| ·数据精简 | 第52-54页 |
| ·数据对齐 | 第54-55页 |
| ·表面模型重建 | 第55-57页 |
| ·重建方案 | 第55页 |
| ·数据分割 | 第55-56页 |
| ·曲线拟合 | 第56-57页 |
| ·曲面重建 | 第57页 |
| ·实体模型重建 | 第57-59页 |
| ·拟合曲线的导入 | 第57-58页 |
| ·实体模型拉伸成型 | 第58-59页 |
| ·重建模型的误差评定及精度分析 | 第59-60页 |
| ·误差评定 | 第59页 |
| ·采取的相关措施 | 第59-60页 |
| ·精度评价 | 第60页 |
| ·产品数据的输出 | 第60-61页 |
| ·产品CAD 模型的NC 加工 | 第60页 |
| ·产品CAD 模型的快速成型输出 | 第60-61页 |
| ·反求工程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5 结论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