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数据采集系统通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相关的技术背景介绍 | 第12-18页 |
·嵌入式定义 | 第12-13页 |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3页 |
·嵌入式系统软件的特性 | 第13-14页 |
·三种主流硬件架构介绍 | 第14页 |
·主流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介绍 | 第14-18页 |
第二章 当前数据采集系统的现状 | 第18-22页 |
·目前处于主流的数据采集架构 | 第18-19页 |
·嵌入式数据采集初露端倪 | 第19页 |
·数据采集系统发展前景的推断 | 第19页 |
·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的提出 | 第19-22页 |
·工控机加数据采集卡架构存在的安全隐患 | 第19-20页 |
·性价比经济性和节能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 | 第22-42页 |
·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选择 | 第24页 |
·为什么选择ARM架构 | 第24页 |
·为什么选择Linux系统 | 第24页 |
·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24-26页 |
·硬件连接 | 第24-25页 |
·在RedHat9.0下面搭建开发环境 | 第25-26页 |
·操作系统移植 | 第26-38页 |
·Linux内核编译 | 第26-30页 |
·系统启动介绍 | 第30-31页 |
·设置监控串口 | 第31-34页 |
·下载、烧写内核zImage | 第34-38页 |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开发 | 第38-42页 |
·实现原理 | 第38页 |
·数据传输部分设计 | 第38-39页 |
·程序实现和移植 | 第39-40页 |
·固化程序并烧写到目标板 | 第40页 |
·需要改进的设计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硬件改进版本 | 第42-58页 |
·对于ARM架构嵌入式开发板的重新思考 | 第42页 |
·改进版本硬件选择 | 第42-43页 |
·串口和JTAG接口扩展 | 第43-46页 |
·串口扩展 | 第44-45页 |
·JTAG口扩展 | 第45-46页 |
·系统移植 | 第46-49页 |
·JFFS2文件系统 | 第49-53页 |
·闪存具有的一些特性 | 第50页 |
·NOR flash与NAND flash的不同 | 第50-51页 |
·闪存作为文件系统作简单介绍 | 第51-53页 |
·JFFS2文件系统的具体实现 | 第53-58页 |
第五章 软件改进版本 | 第58-64页 |
·对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的思考 | 第58页 |
·读写数据原子性问题 | 第58页 |
·线程与进程 | 第58-60页 |
·关注硬件实现细节 | 第60-6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4-85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