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1-14页 |
二、研究的范围和意义 | 第14-19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创业板市场 | 第20-70页 |
第一节 创业板市场的含义和范围 | 第20-28页 |
一、创业板市场的含义 | 第20页 |
二、创业板市场与二板市场的关系 | 第20-22页 |
三、世界创业板市场概况 | 第22-26页 |
四、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服务主体定位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类型及特征 | 第28-34页 |
一、生命周期理论 | 第28-29页 |
二、中小企业 | 第29-30页 |
三、高科技型中小企业 | 第30-33页 |
四、成长型中小企业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主要分别 | 第34-39页 |
一、上市目标企业的不同 | 第34-38页 |
二、上市企业情况的不同 | 第38页 |
三、上市企业性质的不同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创业板市场的特殊风险 | 第39-70页 |
一、风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 第39-48页 |
二、我国创业板市场可能面临的特殊风险 | 第48-70页 |
第二章 风险防范的理论探析 | 第70-95页 |
第一节 风险监管理论探析 | 第70-73页 |
第二节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探析 | 第73-80页 |
第三节 风险防范法律规范化的理论探索 | 第80-95页 |
一、风险防范在我国证券法律上的概况 | 第80-82页 |
二、风险防范法律规范化在创业板市场的必要性 | 第82-84页 |
三、创业板市场风险防范法律规范化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 第84-86页 |
四、创业板市场风险防范法律规范化的建议 | 第86-88页 |
五、风险防范法律规范化的核心——风险防范法律原则 | 第88-95页 |
第三章 创业板市场风险防范法律制度比较分析 | 第95-127页 |
第一节 世界主要几个创业板市场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第95-108页 |
一、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第95-100页 |
二、英国另类投资市场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第100-104页 |
三、香港创业板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第104-108页 |
第二节 我国股票市场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第108-120页 |
一、市场流动性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第109-111页 |
二、企业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第111-120页 |
第三节 世界主要几个创业板市场与我国股票市场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120-127页 |
一、市场流动性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第120-123页 |
二、企业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第123-127页 |
第四章 我国创业板市场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127-185页 |
第一节 创业板创设方式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127-137页 |
一、创业板市场创设方式风险防范法律规范化的设想 | 第127-128页 |
二、划定创业市场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8-130页 |
三、划定创业市场体系的建议 | 第130-135页 |
四、划定创业市场体系的深层意义 | 第135-137页 |
第二节 创业板市场流动性不足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第137-144页 |
一、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环节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137-141页 |
二、创业板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141-144页 |
第三节 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议 | 第144-170页 |
一、企业风险管理法律规范化 | 第144-157页 |
二、风险预警机制法律规范化 | 第157-166页 |
三、企业风险管理师法律规范化 | 第166-170页 |
第四节 创业板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法律制度的特别考量——董事风险防范义务法律规范化 | 第170-185页 |
一、董事对公司和股东的义务和责任 | 第170-172页 |
二、董事义务的拓展与创新——风险防范义务 | 第172-176页 |
三、董事风险防范义务立法现状 | 第176-180页 |
四、我国引进董事风险防范义务及其法律规范化的建议 | 第180-182页 |
五、国外董事风险管理的培训 | 第182-183页 |
六、我国董事风险管理培训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183-18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85-19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90-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