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正文图目录 | 第11-12页 |
| 正文表目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引论 | 第13-27页 |
| ·有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 | 第14-18页 |
| ·有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概念 | 第14-15页 |
| ·有机污染物植物修复机理 | 第15-16页 |
| ·影响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因素 | 第16-18页 |
| ·有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根际效应 | 第18-21页 |
| ·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 | 第18-19页 |
| ·污染物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有机污染物植物根际的降解研究 | 第21-22页 |
| ·阿特拉津的环境行为综述 | 第22-26页 |
| ·阿特拉津的特性 | 第22页 |
|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 | 第22-23页 |
| ·阿特拉津污染修复 | 第23-24页 |
| ·阿特拉津的分析检测 | 第24-26页 |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植物修复过程中根际阿特拉津母体的降解动态研究 | 第27-41页 |
| ·引言 | 第27-2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 ·试剂和药品 | 第28页 |
| ·供试土壤 | 第28页 |
| ·供试树种 | 第28页 |
| ·仪器和设备 | 第28-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 ·土壤中阿特拉津母体的测定 | 第30-31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 ·不种植树条件下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动态 | 第31-34页 |
| ·桑树根际土壤中阿特拉滓的降解动态 | 第34-36页 |
| ·普通杨树根际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动态 | 第36-38页 |
| ·转基因杨树根际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动态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植物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过程中土壤生物学指标的动态响应 | 第41-54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4页 |
| ·试剂 | 第42页 |
| ·供试土壤 | 第42页 |
| ·供试树种: | 第42页 |
| ·仪器和设备 | 第42页 |
| ·试验设计 | 第42页 |
| ·土壤微生物计数 | 第42-44页 |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 第44页 |
| ·有机质(Corg)的测定 | 第44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 ·细菌 | 第46-47页 |
| ·真菌 | 第47-48页 |
| ·放线菌 | 第48页 |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 第48-51页 |
| ·土壤微生物商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植物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过程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 | 第54-61页 |
| ·引言 | 第54-5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5-57页 |
| ·试剂 | 第55页 |
| ·供试土壤 | 第55页 |
| ·供试树种 | 第55页 |
| ·试验设计 | 第55页 |
| ·试验步骤 | 第55-5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创新和展望 | 第61-63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