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公戏唱本研究--以南宁陈东村师公戏唱本为研究中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师公戏唱本的分类 | 第12-16页 |
第一节 师公戏概述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师公戏唱本的分类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师公戏唱本的思想内容 | 第16-20页 |
第一节 宗教故事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人间世俗生活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师公戏唱本的艺术特色 | 第20-32页 |
第一节 师公戏唱本的人物形象塑造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师公戏唱本的情节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师公戏唱本的语言 | 第25-32页 |
一、性格化、形象化 | 第26-28页 |
二、韵律化 | 第28-29页 |
三、凝练、本色、通俗化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师公戏唱本的特征及价值 | 第32-39页 |
第一节 师公戏唱本的特征 | 第32-34页 |
一、宗教性 | 第32-33页 |
二、集体性 | 第33-34页 |
三、传承性 | 第34页 |
第二节 师公戏唱本的价值 | 第34-39页 |
一、研究价值 | 第35-36页 |
二、文学价值 | 第36页 |
三、实用价值 | 第36-39页 |
第五章 未来之路 | 第39-4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一、论著类 | 第43-44页 |
二、论文类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8页 |
一、部分师公戏唱本节选 | 第46-57页 |
醉打金枝(节选) | 第46-51页 |
送鸡米(节选) | 第51-57页 |
二、师公戏图片资料选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