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2章 企业集团概述 | 第16-28页 |
| ·企业集团的概念 | 第16-20页 |
| ·企业集团概念的相关学说 | 第16-17页 |
| ·对上述学说的评价 | 第17-19页 |
| ·本文对企业集团的定义 | 第19-20页 |
| ·企业集团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20-23页 |
| ·企业集团与关联企业 | 第20-21页 |
| ·企业集团与母子公司 | 第21页 |
| ·企业集团与联营企业 | 第21-22页 |
| ·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 | 第22-23页 |
| ·企业集团利益相关者 | 第23-27页 |
| ·公司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3-24页 |
| ·利益相关者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 ·从属企业及少数股东和从属企业债权人的特殊性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企业集团从属企业及少数股东的法律保护 | 第28-43页 |
| ·英美法对从属企业及少数股东的保护 | 第28-32页 |
| ·股东诚信义务 | 第28-30页 |
| ·股东派生诉讼 | 第30-31页 |
| ·股东直接诉讼 | 第31-32页 |
| ·大陆法对从属企业和少数股东的保护 | 第32-36页 |
| ·德国康采恩法的规定 | 第32-34页 |
| ·其他相关制度 | 第34-36页 |
| ·我国对从属企业及少数股东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改善 | 第36-41页 |
| ·关于控股股东忠实义务的相关规定 | 第36-37页 |
| ·关于股东表决权行使的相关规定 | 第37-38页 |
| ·关于股东知情权的相关规定 | 第38-39页 |
| ·关于股东诉讼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39-41页 |
| ·关于少数股东股东会召集请求权的相关规定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4章 企业集团从属企业债权人的法律保护 | 第43-54页 |
| ·英美法对从属企业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 第43-46页 |
|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 第43-44页 |
| ·深石原则(deep rock doctrine) | 第44-45页 |
| ·实质合并原则 | 第45-46页 |
| ·大陆法对从属企业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 第46-49页 |
| ·德国康采恩法的规定 | 第46-48页 |
| ·法国法规定 | 第48页 |
| ·台湾公司法规定 | 第48-49页 |
| ·对两大法系立法的评价和借鉴 | 第49-52页 |
| ·对两大法系立法的评价 | 第49-50页 |
| ·对两大法系立法的借鉴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5章 企业集团利益相关者立法保护设想 | 第54-64页 |
| ·企业集团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54-55页 |
| ·企业集团从属企业及少数股东立法保护设想 | 第55-58页 |
| ·完善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 | 第55-56页 |
| ·控股股东的表决权限制 | 第56页 |
| ·股东大会决议的无效和撤销 | 第56-57页 |
| ·完善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制度 | 第57页 |
| ·完善少数股东提案权制度 | 第57-58页 |
| ·企业集团从属企业债权人立法保护设想 | 第58-63页 |
| ·从属企业债权人的保护模式 | 第58页 |
| ·控制企业责任的构成及其形式 | 第58-61页 |
| ·赋予从属企业债权人对控制企业的直接诉权 | 第61-62页 |
|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