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制度变革的历史成因--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视角
|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 前言 | 第7-21页 |
| 一 | 第7-13页 |
| 二 | 第13-21页 |
| 第一章 古代西方的陪审制度及其变革 | 第21-43页 |
| 一、古代雅典公民法庭制度的变革及其成因 | 第21-28页 |
| (一) 公民法庭制度的确立 | 第21-24页 |
| (二) 公民法庭制度的加强和衰亡 | 第24-28页 |
| 二、古代罗马民众会议诉讼制度的变革及其成因 | 第28-43页 |
| (一) 民众会议诉讼制度的确立 | 第28-35页 |
| (二) 民众会议诉讼制度的衰亡 | 第35-43页 |
| 第二章 英美法系陪审制度及其变革 | 第43-92页 |
| 一、英国陪审制度的变革及其成因 | 第43-70页 |
| (一) 陪审团制度的确立 | 第43-57页 |
| (二) 陪审团制度的兴盛 | 第57-62页 |
| (三) 陪审团制度逐渐萎缩 | 第62-70页 |
| 二、美国陪审制度的变革及其成因 | 第70-92页 |
| (一) 陪审团制度的确立 | 第70-76页 |
| (二) 陪审团制度被削弱 | 第76-85页 |
| (三) 陪审团制度继续衰落 | 第85-89页 |
| (四) 陪审团制度重新受到肯定 | 第89-92页 |
| 第三章 大陆法系陪审制度及其变革 | 第92-130页 |
| 一、法国陪审制度的变革及其成因 | 第92-112页 |
| (一) 陪审团制度的确立 | 第92-100页 |
| (二) 陪审团制度的演变 | 第100-112页 |
| 二、德国陪审制度的变革及其成因 | 第112-130页 |
| (一) 陪审团制度的确立 | 第112-118页 |
| (二) 陪审团制度演变为参审制度 | 第118-125页 |
| (三) 参审制度被废止和恢复 | 第125-130页 |
| 第四章 陪审制度及其变革所负载的基本理念 | 第130-141页 |
| 一、司法民主 | 第130-135页 |
| 二、权力制约 | 第135-141页 |
| 第五章 陪审制度的未来 | 第141-173页 |
| 一、有关陪审制度的各种争论 | 第141-158页 |
| 二、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未来 | 第158-173页 |
| 结语 | 第173-1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6-190页 |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0-191页 |
| 论文摘要 | 第191-197页 |
| ABSTRACT | 第197-206页 |
| 后记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