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背景(或引言) | 第8页 |
·铁在植物中的作用 | 第8-10页 |
·铁的生理意义 | 第8-9页 |
·缺铁对植物的影响 | 第9-10页 |
·铁蛋白 | 第10-12页 |
·铁蛋白结构 | 第10页 |
·植物铁蛋白的分布 | 第10页 |
·植物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第10-11页 |
·植物铁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验证基因功能的新方法--反义RNA技术 | 第12-14页 |
·反义RNA的发现 | 第12-13页 |
·反义RNA的作用原理 | 第13页 |
·反义RNA技术的应用 | 第13-14页 |
·杨树基因工程 | 第14-16页 |
·林木基因工程模式植物--杨树 | 第14页 |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 铁蛋白基因植物转化载体的构建及对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16-23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16页 |
·植物材料 | 第16页 |
·培养基 | 第16-17页 |
·酶和试剂 | 第17页 |
·PCR扩增引物序列 | 第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铁蛋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7-19页 |
·电击法将中间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EHA105 | 第19-20页 |
·铁蛋白基因对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20页 |
·无菌苗的获得 | 第20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及扩增产物的双酶切 | 第20-21页 |
·PBI121的双酶切 | 第21页 |
·中间表达载体pSF2,pNF2的鉴定 | 第21-22页 |
·电击转化质粒的PCR扩增 | 第22页 |
·转铁蛋白基因烟草的获得 | 第22-23页 |
3 转铁蛋白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 | 第23-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转基因烟草子一代(T_1)的遗传分析 | 第24页 |
·转化烟草的PCR检测 | 第24-25页 |
·探针的制备 | 第25-26页 |
·PCR-Southern印迹杂交 | 第26页 |
·Northern杂交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烟草T_0代PCR检测 | 第27-28页 |
·T_1代转基因烟草的遗传分析 | 第28页 |
·T_1代烟草的检测 | 第28-31页 |
4 铁蛋白基因功能验证 | 第31-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植物材料 | 第31页 |
·培养基 | 第31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子一代(T_1)转基因烟草组培苗的高铁耐受性处理 | 第31页 |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第31-33页 |
·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转基因烟草耐铁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不同铁浓度下转基因烟草与对照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 第34页 |
·不同铁浓度下转基因烟草SOD活性的比较 | 第34-35页 |
·不同铁浓度下转基因烟草与对照MDA含量的比较 | 第35页 |
·不同铁浓度下转基因烟草与对照POD含量的比较 | 第35-36页 |
5 山新杨(P.davidiana×P.bolleana)组培体系的优化 | 第36-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植物材料 | 第36页 |
·培养基 | 第36页 |
·培养条件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植物材料的处理 | 第36页 |
·外植体的接种 | 第36页 |
·诱导及生根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不同培养基对茎段和叶片诱导的反应 | 第37页 |
·不同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 | 第37-39页 |
6 大豆铁蛋白基因SoyFer1对山新杨的遗传转化和初步检测 | 第39-42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SoyFer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与烟草相同 | 第39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山新杨的遗传转化 | 第39页 |
·转基因杨树DNA的提取、PCR、PCR-Southern方法同烟草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及扩增产物的双酶切 | 第39-40页 |
·中间表达载体pST的鉴定 | 第40页 |
·电击转化质粒的PCR扩增 | 第40页 |
·转基因杨树的PCR与PCR-Southern检测 | 第40-42页 |
7 讨论 | 第42-45页 |
·反义RNA方法分析铁蛋白基因功能 | 第42页 |
·转铁蛋白基因烟草不同铁浓度下生理生化的反应 | 第42-43页 |
·转铁蛋白基因烟草子一代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43-44页 |
·铁蛋白基因对杨树的转化 | 第44-45页 |
8 结论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