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2-13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和谐诉讼 | 第13页 |
·和谐诉讼理念与诉讼理念的关系 | 第13-14页 |
·“涉诉上访” | 第14-15页 |
第2章 和谐诉讼对于和谐社会之构建的重要意义 | 第15-29页 |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新要求 | 第15-20页 |
·和谐社会的涵义与基本特征 | 第15-17页 |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 | 第17-20页 |
·和谐诉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密切关系 | 第20-25页 |
·和谐诉讼的内涵 | 第20-23页 |
·和谐诉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密切关系 | 第23-25页 |
·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实现和谐诉讼的迫切性 | 第25-29页 |
·实现和谐诉讼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 | 第26-27页 |
·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实现和谐诉讼的迫切性 | 第27-29页 |
第3章 “涉诉上访”的成因及其对社会和谐的巨大挑战 | 第29-36页 |
·“涉诉上访”的特点和类型 | 第29-30页 |
·“涉诉上访”的特点 | 第29-30页 |
·“涉诉上访”的类型 | 第30页 |
·“涉诉上访”现象的历史解读与现状 | 第30-31页 |
·“涉诉上访”现象的历史解读 | 第30页 |
·“涉诉上访”的现状 | 第30-31页 |
·“涉诉上访”的成因 | 第31-33页 |
·因审判实践中的问题导致上访 | 第31-32页 |
·因代理人或当事人本身的原因导致上访 | 第32-33页 |
·其他原因导致上访 | 第33页 |
·“涉诉上访”对社会和谐的巨大挑战 | 第33-36页 |
·处理“涉诉上访”的工作机构运行上的不和谐 | 第34页 |
·相关立法及法律适用上的不和谐 | 第34页 |
·应对措施上的公平与效率的不和谐 | 第34-35页 |
·处理原则和实际操作上的人治化与法治建设目标的不和谐 | 第35-36页 |
第4章 和谐诉讼理念的确立及其对“涉诉上访”的积极意义 | 第36-42页 |
·和谐诉讼理念的基本内涵 | 第36-38页 |
·法官的中立性与能动性的和谐发挥 | 第36-37页 |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和谐分配 | 第37-38页 |
·程序正义和诚信参与诉讼的和谐一致 | 第38页 |
·和谐诉讼理念的基本要求 | 第38-40页 |
·诉讼制度的公正与效益的和谐统一 | 第39页 |
·“涉诉上访”者的权利保障与依法限制的和谐统一 | 第39-40页 |
·和谐诉讼理念的确立对于“涉诉上访”的积极意义 | 第40-42页 |
第5章 和谐诉讼理念视野下“涉诉上访”问题的对策探析 | 第42-50页 |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诉讼保障机制 | 第42-45页 |
·诉讼立案制度的严格规范 | 第43页 |
·审判过程的诉权保障 | 第43-44页 |
·执行制度的法治化和人性化 | 第44页 |
·申诉制度的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 第44页 |
·以败诉者为关注对象注重说理 | 第44-45页 |
·建立“涉诉上访”问题的应对机制 | 第45-48页 |
·明确“涉诉上访”权利的界线 | 第45-46页 |
·调整“涉诉上访”制度结构 | 第46-47页 |
·建立解决“涉诉上访”问题的具体机制 | 第47-48页 |
·构建案件调处的多元机制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