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及实践综述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及实践综述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 第22-23页 |
2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23-30页 |
·概念及内涵界定 | 第23-24页 |
·土地整理的概念及内涵 | 第23-24页 |
·土地产权、土地权属及权属调整的概念 | 第24页 |
·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土地公有制理论 | 第24-25页 |
·现代产权理论 | 第25-26页 |
·农地肥力理论 | 第26-27页 |
·农地区位理论 | 第27页 |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理论 | 第27-28页 |
·公众参与理论 | 第28-29页 |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3 江汉平原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现状研究 | 第30-48页 |
·江汉平原土地整理的现状分析 | 第30-34页 |
·江汉平原的概念及特点 | 第30-31页 |
·江汉平原土地整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 第31-34页 |
·江汉平原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原则和优势 | 第34-36页 |
·权属调整的原则 | 第34-36页 |
·权属调整的优势 | 第36页 |
·江汉平原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类型和模式 | 第36-40页 |
·权属调整的类型 | 第36-38页 |
·权属调整类型的特征分析 | 第38页 |
·权属调整的模式 | 第38-40页 |
·江汉平原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多维特征研究 | 第40-47页 |
·权属调整的时序特征研究 | 第40-43页 |
·权属调整的层次特征研究 | 第43-44页 |
·权属调整的空间布局研究 | 第44-45页 |
·权属调整的法律特征研究 | 第45-47页 |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4 江汉平原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方法及确权研究 | 第48-64页 |
·权属调整方法的分类 | 第48-49页 |
·面积法 | 第48页 |
·价值指数法 | 第48-49页 |
·农地价值指数测评研究 | 第49-59页 |
·农地价值和农地价值指数的概念 | 第49页 |
·农地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农地价值指数测评体系构建 | 第50-59页 |
·权属调整的确定及修正 | 第59-62页 |
·权属调整的确定 | 第59-60页 |
·权属调整的修正补偿 | 第60-62页 |
·权属调整结果的管理 | 第62页 |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5 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 第64-75页 |
·仙桃市及项目区概况 | 第64-65页 |
·仙桃市概况 | 第64页 |
·项目区简介 | 第64-65页 |
·项目区权属现状评估 | 第65-67页 |
·项目区权属现状分析 | 第65-66页 |
·项目区权属调整的特点 | 第66页 |
·项目区权属调整存在的问题 | 第66-67页 |
·项目区权属调整构架及确定 | 第67-74页 |
·权属调整的基本思路 | 第67页 |
·权属调整的前期构架 | 第67-70页 |
·权属调整的确定 | 第70-74页 |
·权属调整的修正补偿 | 第74页 |
·实证结论 | 第74页 |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6 结论及讨论 | 第75-77页 |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讨论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