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符号说明 | 第1-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8页 |
·杜氏藻概述 | 第17-22页 |
·杜氏藻的形态特征及生态分布 | 第17-18页 |
·杜氏藻的化学组成 | 第18-21页 |
·杜氏藻的□研究利用概况 | 第21-22页 |
·杜氏藻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杜氏藻多糖的提取分离、化学组成和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杜氏藻多糖的生理活性 | 第23-24页 |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24-25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杜氏盐藻多糖的提取 | 第28-44页 |
·前言 | 第28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8-29页 |
·原料 | 第28-29页 |
·试剂 | 第29页 |
·主要设备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原料的化学组成分析 | 第29页 |
·杜氏藻多糖的提取工艺 | 第29页 |
·粗多糖的初步纯化 | 第29-30页 |
·杜氏藻粗多糖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分析 | 第30-31页 |
·粗多糖产率和多糖得率的计算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原料的化学组成 | 第31-32页 |
·多糖提取过程中的单因素影响 | 第32-35页 |
·采用响应面分析优化杜氏盐藻多糖提取工艺 | 第35-39页 |
·杜氏盐藻粗多糖产品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杜氏盐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 第44-65页 |
·前言 | 第44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4-45页 |
·试剂 | 第44-45页 |
·主要设备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DEAE-Sepharose Fast folw 柱层析 | 第45页 |
·Sepharose CL 6B 柱层析 | 第45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5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46页 |
·化学组成分析 | 第46页 |
·纯度鉴定及相对分子量分布分析 | 第46页 |
·PD4a 的脱硫 | 第46-47页 |
·旋光度测定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62页 |
·盐藻多糖在DEAE-Sepharose Fast folw 柱上的分离级分 | 第47页 |
·盐藻多糖在Sepharose CL6B 柱上的分离级分 | 第47-48页 |
·盐藻多糖纯化级分的基本化学组成 | 第48页 |
·PD3、PD4a 和PD4b 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 第48-49页 |
·盐藻多糖纯化级分的紫外光谱特征 | 第49-50页 |
·盐藻多糖纯化级分的红外光谱解析 | 第50-53页 |
·各多糖级分的纯度及相对分子量分布 | 第53-54页 |
·PD4b 中核酸的定性定量分析 | 第54-55页 |
·盐藻多糖高效体积排阻色谱保留特性及其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 第55-62页 |
·旋光度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杜氏盐藻多糖纯化级分的结构分析 | 第65-97页 |
·前言 | 第65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65-66页 |
·试剂 | 第65-66页 |
·主要设备 | 第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68页 |
·单糖组成分析 | 第66-67页 |
·PD4a 的脱硫及脱乙酰 | 第67页 |
·脱硫后PD4a 的还原 | 第67页 |
·PD4a 和PD1 的甲基化分析 | 第67-68页 |
·PD4a 和PD1 的核磁共振分析 | 第68页 |
·PD4a 硫酸基对碱稳定性 | 第68页 |
·PD4a 的糖肽键特征分析 | 第68页 |
·PD4b 中核酸碱基组成分析 | 第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93页 |
·盐藻多糖各级分的单糖组成 | 第68-72页 |
·PMP 柱前衍生化HPLC 分析单糖组成方法的改进 | 第72-76页 |
·PD1 的结构分析 | 第76-79页 |
·PD4a 的结构分析 | 第79-92页 |
·PD4b 的核酸碱基组成分析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第五章 杜氏盐藻多糖的免疫活性 | 第97-111页 |
·前言 | 第97页 |
·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97-99页 |
·细胞株 | 第97页 |
·动物 | 第97页 |
·药物 | 第97页 |
·细胞培养试剂的配制 | 第97-98页 |
·免疫试剂的配制 | 第98-99页 |
·仪器 | 第99页 |
·实验方法 | 第99-101页 |
·体外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 第99-100页 |
·对脾淋巴细胞生成IL-2 的影响 | 第100页 |
·对正常小鼠碳粒廓清速率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对正常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 第101页 |
·统计分析 | 第10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8页 |
·体外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 第101-105页 |
·PD4a、PD4b 对脾淋巴细胞生成IL-2 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PD4a 和PD4b 结构修饰前后及PD1 对正常小鼠碳粒廓清速率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PD4a、PD4b 和PD1 对正常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小结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杜氏盐藻多糖的抗病毒活性的初步试验 | 第111-117页 |
·前言 | 第111页 |
·材料及仪器 | 第111-112页 |
·实验药物 | 第111页 |
·实验用细胞 | 第111页 |
·病毒毒株 | 第111页 |
·红细胞 | 第111-112页 |
·主要仪器 | 第112页 |
·实验方法 | 第112页 |
·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实验 | 第112页 |
·病毒毒力测定 | 第112页 |
·药物抑制流感病毒作用 | 第112页 |
·统计分析 | 第11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2-115页 |
·药物对MDCK 细胞毒性实验 | 第112-113页 |
·病毒毒力测定 | 第113页 |
·药物抑制流感病毒实验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7页 |
第七章 杜氏盐藻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 第117-127页 |
·前言 | 第117页 |
·材料及仪器 | 第117-119页 |
·细胞株 | 第117页 |
·动物 | 第117-118页 |
·药物 | 第118页 |
·细胞培养试剂的配制 | 第118页 |
·仪器 | 第118-1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19-120页 |
·体外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 第119页 |
·体内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 第119-120页 |
·统计分析 | 第1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0-125页 |
·体外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 第120-123页 |
·体内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 第123-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7页 |
主要结论 | 第127-13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0-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