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京都时代”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立法和完善--以中国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京都议定书》概述 | 第11-25页 |
·气候变化的现状 | 第11-16页 |
·《京都议定书》签定、生效历程 | 第16-19页 |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关于定量减排的目标 | 第19-20页 |
·关于削减排放的温室气体 | 第20页 |
·提出了促进实现减排目标的四种方式 | 第20页 |
·关于政策和措施 | 第20页 |
·关于吸收汇 | 第20-21页 |
·关于资金机制 | 第21页 |
·关于准约机制 | 第21页 |
·关于生效的条件 | 第21页 |
·《京都议定书》的特点 | 第21-24页 |
·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原则” | 第21-23页 |
·将环境经济学理论运用于国际环境保护 | 第23-24页 |
·《京都议定书》的重要历史意义 | 第24-25页 |
第2章 《京都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影响 | 第25-34页 |
·《京都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机遇 | 第25-32页 |
·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第25-28页 |
·为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提供了先进、可操作的模式 | 第28-32页 |
·《京都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挑战 | 第32-34页 |
第3章 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立法与完善 | 第34-56页 |
·循环经济立法与完善 | 第34-42页 |
·“循环经济”概述 | 第34-36页 |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 第36页 |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构建 | 第36-42页 |
·可再生能源立法与完善 | 第42-51页 |
·我国能源现状 | 第42-44页 |
·可再生能源概述 | 第44-47页 |
·中国可再生能源立法的构建 | 第47-51页 |
·碳汇立法与完善 | 第51-56页 |
·碳汇概述 | 第51-53页 |
·抓住机遇,利用碳汇平台,大力融资 | 第53-54页 |
·碳汇立法与完善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