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主要依据 | 第9-21页 |
| ·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界定 | 第9-11页 |
| ·外汇储备的基本功能 | 第11-13页 |
| ·调节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支付能力 | 第12页 |
| ·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币汇率 | 第12页 |
| ·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 第12-13页 |
| ·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测定 | 第13-16页 |
| ·储备/进口比例法 | 第13-14页 |
| ·机会成本学说 | 第14-15页 |
| ·货币供应量决定论 | 第15页 |
| ·定性分析法 | 第15页 |
| ·外债规模说 | 第15-16页 |
| ·因素综合法 | 第16页 |
| ·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基本依据 | 第16-21页 |
| 第2章 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负面影响 | 第21-27页 |
| ·过多外汇储备引起高额机会成本 | 第21-23页 |
| ·过多外汇储备造成内资挤出效应 | 第23-24页 |
| ·过多外汇储备给我国带来通货膨胀和信贷膨胀压力 | 第24-25页 |
| ·过多外汇储备给人民币带来继续升值的压力 | 第25-27页 |
| 第3章 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主原因 | 第27-33页 |
| ·双顺差是形成我国过多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 | 第27-29页 |
| ·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加 | 第29-30页 |
|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 | 第30-31页 |
| ·强制的结售汇制度 | 第31-32页 |
| ·国内储蓄率偏高、内需不足 | 第32-33页 |
| 第4章 消化我国过多外汇储备的主要对策 | 第33-46页 |
| ·成立专门的外汇投资管理公司 | 第33-36页 |
| ·提高对冲流动性的有效性 | 第35页 |
| ·提高外汇储备的运营效率 | 第35页 |
| ·维护股市的健康发展 | 第35-36页 |
| ·完善债市发展 | 第36页 |
| ·尽快实施意愿结售汇制度 | 第36-38页 |
| ·强制结售汇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势在必行 | 第36-37页 |
| ·意愿结售汇制度走上前台是水到渠成 | 第37-38页 |
|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到海外投资发展 | 第38-40页 |
| ·促进优势产业和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 | 第38-39页 |
| ·建立便捷、快速、透明的护照、签证绿色通道 | 第39页 |
| ·建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信息共享机制 | 第39-40页 |
| ·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环境 | 第40页 |
| ·创设“中国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 第40-41页 |
| ·大力提倡与推行藏汇于民 | 第41-44页 |
| ·落实“藏汇于民”政策的障碍 | 第42页 |
| ·“藏汇于民”政策的落实 | 第42-43页 |
| ·“藏汇于民”的好处 | 第43-44页 |
| ·不断采取措施转变人们对外汇储备认识的传统观念 | 第44-46页 |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