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行政不作为的基本理论 | 第14-25页 |
(一) 行政不作为概念的界定 | 第14-20页 |
1、行政不作为概念的起源 | 第14-15页 |
2、西方国家的行政不作为概念 | 第15页 |
3、我国的行政不作为概念分析 | 第15-16页 |
4、行政不作为概念的界定与特征 | 第16-20页 |
(二) 行政不作为的性质 | 第20-21页 |
1、违法性 | 第20页 |
2、消极性 | 第20-21页 |
3、隐蔽性 | 第21页 |
(三) 行政不作为的分类 | 第21-22页 |
1、依申请的行政不作为与依职权的行政不作为 | 第21页 |
2、具体的行政不作为和抽象的行政不作为 | 第21-22页 |
3、侵犯公共利益的行政不作为和侵犯个人利益的行政不作为 | 第22页 |
4、迟延、作为起因性不作为、纯粹的不作为 | 第22页 |
(四) 行政不作为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22-25页 |
1、行政不作为与明示拒绝行为 | 第22-23页 |
2、行政不作为与迟延作为 | 第23-25页 |
二、国家对行政不作为负赔偿责任的必要性 | 第25-29页 |
(一) 我国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现状 | 第25-26页 |
(二) 将行政不作为纳入国家赔偿的意义 | 第26-27页 |
1、有利于树立政府形象 | 第26页 |
2、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26页 |
3、有利于落实宪法的原则规定 | 第26-27页 |
4、有利于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和行政立法的完善 | 第27页 |
(三) 国外有关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的实践 | 第27-29页 |
三、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9-41页 |
(一) 主体要件 | 第29-32页 |
1、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 第30页 |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 第30-31页 |
3、委托的行政机关 | 第31-32页 |
(二) 行为要件 | 第32-34页 |
1、公务行为、职务行为和职权行为的概念 | 第32页 |
2、界定职务行为的标准 | 第32-34页 |
(三) 损害要件 | 第34-36页 |
1、行政不作为造成的损害的性质 | 第34-35页 |
2、行政不作为造成的损害的范围 | 第35-36页 |
(四) 因果关系要件 | 第36-39页 |
1、判定行政不作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标准 | 第36-37页 |
2、行政不作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37-38页 |
3、行政不作为与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的阻却 | 第38-39页 |
(五) 法律依据要件 | 第39-41页 |
四、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完善与实现 | 第41-54页 |
(一) 实现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的实体性措施 | 第41-47页 |
1、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法 | 第41-42页 |
2、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 第42-44页 |
3、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 第44-46页 |
4、完善国家赔偿法的制度 | 第46-47页 |
(二) 实现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的程序性措施 | 第47-54页 |
1、建立健全行政公开制度 | 第47-49页 |
2、完善行政时效制度 | 第49-50页 |
3、完善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程序 | 第50-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