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 | 第12-18页 |
一、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 | 第12-14页 |
二、程序正义的迷途 | 第14-18页 |
第二章 西方"正义"和"善"的关系之嬗变 | 第18-31页 |
一、古典的正义与善 | 第18-20页 |
二、休谟的"正义与善" | 第20-22页 |
三、康德的"正义与善" | 第22-24页 |
四、罗尔斯的"正义与善" | 第24-26页 |
五、马克思的"正义与善" | 第26-28页 |
六、对西方"正义与善"之关系的评价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实质正义中的"善"与程序正义中的"善" | 第31-44页 |
一、正义与"善"的内在含义之比较 | 第32-35页 |
二、正义中善的"弱"理论意义上的善与"强"理论意义上的善 | 第35-37页 |
三、实质正义中的"善"与程序正义中的"善"之比较 | 第37-39页 |
四、正义中的善——正义实现路径之探索 | 第39-44页 |
第四章 结束语 | 第44-49页 |
一、程序的制定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内在要求 | 第44-45页 |
二、程序设计中正义之善的缺失不应该被公民来承担,而应由文化来承载,应当由起中介作用的制度来负责 | 第45-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