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 | 第11-15页 |
| ·基本原理 | 第11页 |
| ·装置 | 第11-13页 |
| ·色谱柱 | 第11-12页 |
| ·高压输液泵 | 第12页 |
| ·检测器 | 第12-13页 |
| ·离子对色谱法 | 第13-14页 |
| ·应用 | 第14-15页 |
| 2 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概述 | 第15-21页 |
| ·化学形态的定义 | 第15页 |
| ·形态分析的特点 | 第15-16页 |
| ·化学形态分析方法 | 第16-21页 |
| ·电化学分析方法 | 第16页 |
| ·光谱方法 | 第16-18页 |
| ·色谱方法 | 第18-20页 |
| ·联用技术 | 第20-21页 |
| 3 形态分析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1-26页 |
| ·引言 | 第21-22页 |
| ·形态分析的应用现状 | 第22-24页 |
| ·形态分析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 ·形态分析在职业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页 |
| ·形态分析在医学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 ·形态分析在营养科学中的应用 | 第24页 |
| ·形态分析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 ·关于形态分析的思考 | 第25-26页 |
| 4 本论文的研究方向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IO_3~-和I~- | 第27-37页 |
| 1 前言 | 第27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 ·仪器 | 第27页 |
| ·试剂 | 第27-28页 |
| ·色谱条件 | 第28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8页 |
| ·流动相中甲醇、水体积分数的影响 | 第28-31页 |
| ·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溴化铵浓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流动相流速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分离色谱图 | 第34-35页 |
| ·检测限和线性方程 | 第35页 |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35页 |
| 4 样品分析 | 第35-36页 |
| 5 结论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Cr(Ⅲ)和Cr(Ⅵ)的研究 | 第37-50页 |
| 1 前言 | 第37-41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1-42页 |
| ·色谱条件 | 第42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2页 |
| ·流动相中甲醇:水体积分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溴化铵浓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 ·pH值的对保留值的影响 | 第45页 |
| ·流动相中磷酸盐浓度对保留值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分离色谱图 | 第46-47页 |
| ·检测限和线性方程 | 第47页 |
|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 样品分析 | 第48-49页 |
| ·制革废水 | 第48页 |
| ·水样处理及测定 | 第48-49页 |
| 5 结论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NO_3~-和NO_2~-的研究 | 第50-56页 |
| 1 前言 | 第50-51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5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51页 |
| ·色谱条件 | 第51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 ·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浓度对容量因子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流动相中甲醇含量对容量因子的影响 | 第52页 |
| ·流动相中磷酸盐浓度对容量因子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柱温对容量因子的影响 | 第53页 |
| ·流速对容量因子的影响 | 第53页 |
| ·pH值对容量因子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检测限和线性方程 | 第54-55页 |
|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55页 |
| 4 样品分析 | 第55页 |
| 5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