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私法论文--国际民法论文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章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概述第12-22页
 第一节 水下文化遗产第12-15页
  一、水下文化遗产定义第12-14页
  二、水下文化遗产的分类第14-15页
   (一) 可辨认物主的水下文化遗产和不可辨认物主的水下文化遗产第14页
   (二) 沉没时为公共财产的水下文化遗产和沉没时为私法财产的水下文化遗产第14页
   (三) 位于不同水域的水下文化遗产第14-15页
 第二节 国际上有关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制度第15-22页
  一、英美法系打捞法(Law of Salvage)的适用和争议第16-18页
  二、英美法系打捞物法(Law of Finds)和“抛弃理论”第18-19页
  三、大陆法系先占理论及我国的民法规定第19-20页
  四、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评价第20-22页
第二章《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第22-36页
 第一节《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一般原则第22-25页
  一、保护公共利益原则第22-23页
  二、优先适用就地保护原则第23页
  三、禁止商业性开发原则第23-24页
  四、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原则第24-25页
 第二节《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和业已存在的法律制度的关系第25-27页
  一、《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和打捞法、打捞物法的关系第25-26页
  二、《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关系第26-27页
 第三节《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分区域规定第27-33页
  一、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的水下文化遗产第27-28页
  二、毗连区的水下文化遗产第28-29页
  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的水下文化遗产第29-32页
   (一) 信息制度第29-30页
   (二) 保护制度第30-32页
  四、国际海底区域的水下文化遗产第32-33页
 第四节《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其他规定第33-36页
  一、限制进入领土,买卖和拥有第33-34页
  二、禁止使用缔约国管辖的区域第34页
  三、制裁第34页
  四、扣押与处置第34-35页
  五、争端解决机制第35-36页
第三章 我国有关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以及完善第36-49页
 第一节 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概况第36-39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第36-38页
   (一) 文物的定义、归属和管辖第36-37页
   (二) 上报制度第37页
   (三) 批准制度第37-38页
   (四) 奖惩制度第38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管理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第38-39页
   (一) 水下文物的范围和我国的权利主张第38-39页
   (二) 报告制度和上缴制度第39页
   (三) 规范水下文物的考古和发掘活动第39页
  三、国务院1992 年《关于外商参与打捞中国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办法》第39页
 第二节 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第39-42页
  一、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第40-41页
  二、近年我国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努力第41-42页
 第三节 完善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第42-49页
  一、突破自我设限定义,完善权利主张第42-43页
  二、借鉴公约一般原则,接轨国际机制第43页
  三、增加就地保护原则,健全保护区制度第43-44页
  四、规制无意影响行为,严格奖惩措施第44-45页
  五、梳理文物保护流程,协调多方联动第45-46页
  六、探索私人打捞准入,寻求制约手段第46-47页
  七、签署双边多边协定,推进区域合作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后记第53-54页
个人简介第54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研究--以我国立法与实践为视角
下一篇:论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