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21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8-9页 |
| ·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 第9-12页 |
| ·国内外农村公路的现状 | 第12-21页 |
| ·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目标 | 第12-13页 |
| ·当前农村公路现状调查 | 第13-16页 |
| ·国外农村公路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第2章 农村公路的等级划分 | 第21-39页 |
| ·农村公路整体等级划分的特殊性 | 第21页 |
| ·影响农村公路等级划分的因素分析 | 第21-28页 |
| ·交通量的影响 | 第22-24页 |
| ·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分析 | 第24-26页 |
| ·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分析 | 第26-27页 |
| ·路网功能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 ·车型比例影响分析 | 第28页 |
| ·农村公路等级划分与控制要素 | 第28-39页 |
| ·农村公路等级划分 | 第28-30页 |
| ·控制要素 | 第30-39页 |
| 第3章 农村公路平面设计 | 第39-47页 |
| ·农村公路平面设计原则 | 第39页 |
| ·农村公路平面线形设计 | 第39-44页 |
| ·直线 | 第39-40页 |
| ·圆曲线 | 第40-43页 |
| ·缓和曲线 | 第43-44页 |
| ·平曲线最小长度 | 第44页 |
| ·农村公路行车视距设计 | 第44-47页 |
| ·停车视距设计 | 第45页 |
| ·视距保证 | 第45-47页 |
| 第4章 农村公路纵断面设计 | 第47-56页 |
| ·农村公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 第47页 |
| ·纵坡设计 | 第47-53页 |
| ·最大坡度和坡长 | 第47-50页 |
| ·最小坡度与坡长 | 第50-51页 |
| ·缓和坡段设置 | 第51页 |
| ·合成坡度设计 | 第51-53页 |
| ·竖曲线设计 | 第53-55页 |
| ·凸形竖曲线设计 | 第53-54页 |
| ·凹形竖曲线设计 | 第54-55页 |
| ·平纵组合设计 | 第55-56页 |
| ·平、纵组合设计原则 | 第55页 |
| ·平、纵不良组合形式 | 第55-56页 |
| 第5章 农村公路横断面设计 | 第56-63页 |
| ·农村公路横断面形式 | 第56页 |
| ·行车道宽度 | 第56-58页 |
| ·行车道宽度计算 | 第56-57页 |
| ·路肩宽度 | 第57-58页 |
| ·错车道设计 | 第58页 |
| ·平曲线加宽设计 | 第58-60页 |
| ·平曲线加宽计算 | 第58-59页 |
| ·加宽过渡方式和长度要求 | 第59-60页 |
| ·超高设计 | 第60-63页 |
| ·超高的计算与选取 | 第60-61页 |
| ·超高过渡 | 第61-63页 |
| 第6章 路面结构设计及材料的选用 | 第63-75页 |
| ·概述 | 第63页 |
| ·农村公路路面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66页 |
| ·国家指导性标准 | 第66-67页 |
| ·典型省份路面结构类型调查 | 第67-71页 |
| ·农村公路结构选型 | 第71-75页 |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75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