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单相APFC 的技术背景 | 第12-15页 |
| ·单相APFC 的应用前景 | 第15页 |
| ·高性能功率模块的现状 | 第15页 |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5-16页 |
| ·APFC 控制器开发的意义 | 第16页 |
| ·高性能功率模块研发的意义 | 第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升压型PFC 的原理、实验及性能分析研究 | 第18-57页 |
| ·PFC 的工作原理 | 第18-31页 |
| ·功率因数校正实现方法 | 第19-20页 |
| ·升压型PFC 的理论分析 | 第20-27页 |
| ·升压型PFC 的仿真研究 | 第27-31页 |
| ·升压型APFC 的系统设计考虑 | 第31-35页 |
| ·升压电感的选择 | 第31-32页 |
| ·功率开关管、快恢复二极管的选择 | 第32-33页 |
| ·功率电路设计 | 第33-35页 |
| ·基于UC3854N 的APFC 实验研究 | 第35-40页 |
| ·电压环设计 | 第36-37页 |
| ·电流环参数设计 | 第37-38页 |
| ·参数优化设计 | 第38-40页 |
| ·基于L4981A/B 的PFC 实验研究 | 第40-47页 |
| ·电路设计 | 第42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 ·基于L4981B 的较大功率实用PFC 电路性能分析研究 | 第47-54页 |
| ·如何提高效率 | 第48-49页 |
| ·如何提高稳定性 | 第49-50页 |
| ·如何提高电磁兼容性 | 第50-52页 |
| ·如何实现电路保护 | 第52-53页 |
| ·如何提高性价比和可靠性 | 第53-54页 |
| ·如何实现电气安规要求 | 第54页 |
| ·实际应用的意义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三章 单相并联交错APFC 的研究 | 第57-70页 |
| ·单相大功率APFC 的应用设想 | 第57-59页 |
| ·拓扑结构分析 | 第58页 |
| ·升压电感绕制方式 | 第58-59页 |
| ·并联交错APFC 的驱动技术 | 第59-62页 |
| ·同步驱动方式 | 第59-60页 |
| ·分频驱动方式 | 第60-62页 |
| ·并联交错APFC 的仿真分析 | 第62-65页 |
| ·采用同步驱动技术的两级并联交错BOOST PFC | 第63-64页 |
| ·采用分频驱动技术的两级并联交错BOOST PFC | 第64-65页 |
| ·并联交错BOOST PFC 试验分析 | 第65-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四章 基于FSB B20CH60 的高性能功率模块设计 | 第70-79页 |
| ·FSB B20CH60 的特点 | 第70-73页 |
| ·高性能功率模块的设计 | 第73-76页 |
| ·故障输出电路的设计 | 第73-74页 |
| ·外部隔离驱动设计 | 第74-75页 |
| ·与压缩机控制电路的接口设计 | 第75-76页 |
| ·电源组件 | 第76页 |
| ·电源自举电路的设计 | 第76页 |
| ·参数优化及试验结果 | 第76-77页 |
| ·本章小节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79-81页 |
|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