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一种基于离散时空模型的步态识别方法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8页
   ·步态识别技术的研究动态第8页
   ·步态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第8-9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9-10页
   ·论文结构第10-12页
第二章 步态识别技术第12-17页
   ·生物识别技术第12-13页
     ·什么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第12页
     ·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第12-13页
   ·步态识别第13-17页
     ·步态识别的基本介绍第13页
     ·步态识别的基本工作原理第13-14页
     ·步态识别的主要软件算法第14-17页
第三章 基于闸机传感器通道的模式识别系统的设计第17-23页
   ·闸机的基本结构第17页
   ·闸机内部的控制模块第17-19页
   ·传感器通道的设置方案第19-22页
     ·红外传感器的物理位置及工作状态第19-20页
     ·红外传感器状态的数据表示第20-21页
     ·通信协议第21-22页
   ·人在传感器通道中的行为模式第22-23页
第四章 基于XYT模型的人体步态参数的快速获取方法第23-31页
   ·引言第23页
   ·图像序列的时空模型第23-31页
     ·时空模型的基本思想第23-24页
     ·步态检测第24-25页
     ·步态轨迹的模拟第25-27页
     ·特殊行为模式下的XYT模型分析第27-31页
第五章 离散状态下的步态识别算法的研究第31-52页
   ·引言第31页
   ·离散的XYT模型第31-35页
     ·基本思想第31-33页
     ·定义离散点模式第33-34页
     ·两条双绞线离散点的提取及拟合第34-35页
   ·仿真软件对离散状态XYT模型的实现第35-38页
   ·基于离散值的步态建模第38-39页
   ·步态模式第39-45页
     ·实验中传感器通道的设置方案第39-41页
     ·物体通过闸机产生的步态模式第41页
     ·单个人通过闸机产生的步态模式第41-43页
     ·两人通过闸机产生的步态模式第43-45页
     ·小结第45页
   ·步态识别算法第45-52页
     ·算法的流程第45-46页
     ·算法的描述第46-47页
     ·仿真实验的开发环境与结果分析第47-5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清末政府的尚武教育改革--以体操教育为主进行考察
下一篇:民国时期扶植自耕农运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