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前言: 殊相与共相──现象与本质 | 第7-9页 |
1 阿贝拉尔与中世纪的共相问题 | 第9-24页 |
·共相问题的源起:古希腊作为开端 | 第10-18页 |
·早期古希腊哲学中关于“一”与“多”的讨论 | 第11-13页 |
·柏拉图的理念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 第13-18页 |
·中世纪背景下共相问题的重要性 | 第18-20页 |
·阿贝拉尔的生平与事迹 | 第20-24页 |
2 阿贝拉尔的共相观 | 第24-40页 |
·两种立场的对立 | 第24-29页 |
·新柏拉图-奥古斯丁的柏拉图传统与波菲利-波埃修的亚里士多德传统 | 第24-28页 |
·发展演变:唯名论与实在论 | 第28-29页 |
·阿贝拉尔对当时实在论与唯名论的反驳 | 第29-36页 |
·对实在论的反驳 | 第31-33页 |
·对唯名论的反驳 | 第33-36页 |
·阿贝拉尔的解答:共相既非名称(vox),也非事物(res),而是概念(sermon) | 第36-40页 |
3 对阿贝拉尔共相观的评价及其意义 | 第40-46页 |
·对中世纪共相讨论的影响 | 第40-43页 |
·对共相问题本身所提供的可能性思路 | 第43-46页 |
结语:真理与意义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科研成果简介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