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银行个人理财定义及内涵 | 第11-14页 |
| ·个人理财的定义 | 第12-13页 |
| ·个人理财的内涵 | 第13-14页 |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 ·目前国内国外理财研究分析成果及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外个人理财研究分析成果 | 第15-16页 |
| ·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研究分析成果及现状 | 第16-18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 ·本文的框架结构及主要的思路 | 第19页 |
|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第19-21页 |
| ·关于"负利率"的概念 | 第19页 |
| ·理财不等于投资 | 第19-20页 |
| ·理财的目的 | 第20-21页 |
| 第2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现状 | 第21-33页 |
| ·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背景 | 第21-26页 |
| ·资金市场容量大 | 第21-22页 |
| ·财富聚集度高 | 第22页 |
| ·个人投资理念不断加强 | 第22-23页 |
|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猛 | 第23-24页 |
| ·外资银行带来冲击 | 第24-26页 |
|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 第29-33页 |
| ·国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历史 | 第29-30页 |
| ·国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 第30页 |
| ·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30-33页 |
| 第3章 国内个人理财业务运营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 第33-54页 |
| ·个人理财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3-41页 |
|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运营问题分析 | 第33-37页 |
| ·理财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数量均需提高 | 第37-39页 |
| ·很多业务存在潜在风险,银行控制理财业务风险能力较弱 | 第39-40页 |
| ·理财产品还不够丰富 | 第40-41页 |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完善的建议及策略分析 | 第41-54页 |
| ·挖掘市场潜力,科学细分理财市场 | 第42-44页 |
| ·加强理财团队建设,强化能力培养 | 第44-45页 |
| ·建立统一的执业标准,规范行业竞争 | 第45-46页 |
|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 第46-47页 |
| ·丰富营销宣传,提高理财意识 | 第47-48页 |
| ·面向全体客户,建立自身优势 | 第48-50页 |
| ·发挥商业银行优势,满足理财需求 | 第50-54页 |
| 第4章 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国内外设计品种及环境的比较 | 第54-64页 |
| ·国外银行主要理财产品设计原理 | 第54-56页 |
| ·香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设计原理 | 第56-58页 |
| ·我国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历程 | 第58-59页 |
| ·目前国内理财产品主要品种与国外银行的对比 | 第59-60页 |
| ·几种商业银行现有的基础个人理财工具 | 第60-64页 |
| ·人民币储蓄 | 第60-61页 |
| ·信用卡,银行卡服务 | 第61页 |
| ·个人外汇买卖 | 第61-62页 |
| ·个人住房贷款 | 第62-64页 |
| 第5章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创新产品的设计 | 第64-88页 |
| ·基础产品创新 | 第64-67页 |
| ·人民币储蓄账户创新 | 第64-65页 |
| ·个人房贷理财创新 | 第65-67页 |
| ·国内正在逐步发展的新型理财品种 | 第67-81页 |
| ·参加银行的套餐理财 | 第67-73页 |
|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 | 第73-76页 |
| ·银行基金类理财产品 | 第76-81页 |
| ·本人的产品创新设计 | 第81-83页 |
| ·理财组合设计案例 | 第83-88页 |
| 结论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