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文献综述第9-20页
   ·前言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20页
     ·微生物絮凝剂第10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第10-20页
2、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页
3 材料和方法第20-28页
   ·样品及培养基第20-21页
   ·筛选第21页
     ·初筛第21页
     ·复筛第21页
   ·菌株的生长曲线和絮凝活性测定第21-22页
   ·培养条件优化第22-23页
     ·培养基的确定第22-23页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第23页
   ·培养条件优化第23-24页
     ·装液量第23页
     ·转速第23页
     ·培养基pH第23-24页
   ·絮凝条件优化第24页
     ·高岭土pH第24页
     ·CaCl_2用量第24页
     ·絮凝剂用量第24页
   ·絮凝剂粗产物提取及成份和机理初步分析第24-26页
     ·粗提物的热稳定性第24-25页
     ·粗提物成份分析第25-26页
     ·絮凝机理初步分析第26页
   ·絮凝剂处理废水的初步应用第26-27页
     ·石材厂废水处理第26页
     ·水源水处理第26-27页
     ·畜禽废水处理第27页
   ·菌种鉴定第27-28页
     ·菌株的形态第27页
     ·生理生化试验第27页
     ·遗传学分析第27-2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8-44页
   ·菌株筛选结果第28-29页
   ·絮凝剂的分布第29-30页
   ·菌株生长曲线、絮凝活性及培养液pH变化第30-31页
   ·培养基优化第31-34页
     ·碳源的确定第31页
     ·氮源的确定第31-32页
     ·培养基最佳配方第32-34页
     ·畜禽废水作培养基第34页
   ·影响Ⅰ-3生长及絮凝剂产生的培养条件第34-36页
     ·培养基初始pH第35页
     ·装液量和转速第35-36页
   ·絮凝条件的筛选第36-37页
     ·高岭土悬液pH第36页
     ·CaCl_2用量第36-37页
     ·絮凝剂用量第37页
   ·絮凝剂性能和成分的测定结果及机理的推断第37-40页
     ·絮凝剂的热稳定性第37-38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絮凝剂成分第38页
     ·生化法测定絮凝剂成分第38页
     ·絮凝剂成分含量定量分析第38-39页
     ·絮凝机理结果第39-40页
   ·废水处理结果第40-42页
     ·石材厂废水处理第40-41页
     ·青衣江水源水处理效果第41-42页
     ·畜禽废水处理结果第42页
   ·菌种鉴定第42-44页
     ·个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第42页
     ·生理生化特征第42-43页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43-44页
5、结论与展望第44-46页
   ·结论第44-45页
   ·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一第52-53页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需测距的WSN节点自定位算法研究
下一篇:混合学习用于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