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比例电磁铁的静态和谐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电液比例阀概述 | 第10-14页 |
·电液比例阀概述 | 第10-11页 |
·电控技术概况 | 第11页 |
·比例阀的特点 | 第11-12页 |
·电液比例阀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比例电磁铁简介 | 第14-18页 |
·气隙的差别 | 第14-15页 |
·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控制环路 | 第16-17页 |
·其他因素 | 第17-18页 |
·西南交通大学研发的电磁铁 | 第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8-20页 |
第2章 电磁铁的设计 | 第20-35页 |
·电磁场的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20-21页 |
·一般形式的电磁麦克斯韦微分方程组 | 第21-22页 |
·电磁场中常见的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设计比例电磁铁磁场形态的建造方法 | 第23-25页 |
·铁心磁铁 | 第23-24页 |
·空心线圈磁铁 | 第24页 |
·永磁磁铁 | 第24-25页 |
·电磁铁设计的一般原则 | 第25-26页 |
·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25页 |
·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25-26页 |
·比例电磁铁设计的主要步骤 | 第26-35页 |
·确定电磁铁设计的主要目的 | 第26页 |
·初步设计电磁铁轮廓 | 第26页 |
·比例电磁铁的主要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 第26-35页 |
第3章 比例电磁铁的静态研究 | 第35-55页 |
·电磁场的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35-37页 |
·区域离散 | 第35页 |
·单元插值 | 第35-36页 |
·公式计算 | 第36-37页 |
·比例电磁铁的永磁铁磁化方向的确定 | 第37-39页 |
·平行磁化 | 第37-38页 |
·径向磁化 | 第38页 |
·永磁体磁化方向的确定 | 第38-39页 |
·比例电磁铁的径向磁场分布情况 | 第39-44页 |
·各部件的物理属性 | 第39页 |
·磁力线分布情况 | 第39-40页 |
·磁感应强度云图分布情况 | 第40-41页 |
·磁感应强度矢量分布情况 | 第41页 |
·磁场强度云图分布情况 | 第41-42页 |
·磁场强度矢量分布情况 | 第42-43页 |
·磁感应强度在半径恒定的圆弧上的分布情况 | 第43-44页 |
·比例电磁铁的轴向磁场分布情况 | 第44-48页 |
·各部件的物理属性 | 第44-45页 |
·磁力线分布情况 | 第45-46页 |
·磁感应强度云图分布情况 | 第46-47页 |
·磁感应强度矢量分布情况 | 第47-48页 |
·比例电磁铁三维磁场分布情况 | 第48-51页 |
·线圈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云图分布情况 | 第49-50页 |
·线圈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矢量分布情况 | 第50页 |
·线圈位置的磁场强度云图分布情况 | 第50-51页 |
·线圈位置的磁场强度矢量分布情况 | 第51页 |
·比例电磁铁的力特性 | 第51-53页 |
·线圈位置与洛伦兹力的关系 | 第52页 |
·线圈的电流值与洛伦兹力的关系 | 第52-53页 |
·永磁体块数与洛伦兹力的关系 | 第53页 |
·本章小节 | 第53-55页 |
第4章 比例电磁铁谐性研究 | 第55-75页 |
·电磁场的三维有限元谐性理论 | 第55-57页 |
·问题描述 | 第55页 |
·变分公式 | 第55-56页 |
·边界和边界条件 | 第56-57页 |
·比例电磁铁的谐性建模 | 第57-60页 |
·建模前提 | 第57页 |
·各部件的物理属性 | 第57-59页 |
·比例电磁铁三维模型 | 第59-60页 |
·比例电磁铁的涡流分布情况 | 第60-65页 |
·涡流与材料属性的关系 | 第60-62页 |
·涡流与交流电频率的关系 | 第62-65页 |
·比例电磁铁的功率损失分布情况 | 第65-70页 |
·功率损失与材料属性的关系 | 第65-68页 |
·功率损失与交流电频率的关系 | 第68-70页 |
·铁芯的趋肤效应 | 第70-71页 |
·比例电磁铁的各部件功率损失数值结果 | 第71-73页 |
·电流频率对各部件功率损失的影响 | 第72页 |
·材料属性对铁芯功率损失的影响 | 第72-73页 |
·铁芯材料属性对各部件功率损失的影响 | 第73页 |
·本章小节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