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斜拉索—阻尼器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斜拉桥的发展第8-9页
 §1-2 斜拉索振动带来的问题第9-10页
 §1-3 斜拉索振动机理的研究第10-14页
  1-3-1 斜拉索振动的类型第10-12页
  1-3-2 斜拉索抑振方法的概述第12-14页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第14页
 §1-5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斜拉索-阻尼器系统理论模型的建立第15-26页
 §2-1 斜拉索与阻尼器的基本理论第15-17页
 §2-2 拉索减振阻尼器的介绍第17-18页
 §2-3 斜拉索-阻尼器系统中的主要问题第18-20页
 §2-4 斜拉索振动方程第20-22页
 §2-5 斜拉索-阻尼器的振动方程第22-24页
 §2-6 斜拉索-阻尼器-梁组合系统的运动方程第24-25页
 §2-7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斜拉索脉动风场的模拟第26-35页
 §3-1 概述第26页
 §3-2 风的特性与风对结构的作用第26-29页
  3-2-1 风的特性第26页
  3-2-2 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第26-27页
  3-2-3 风荷载的计算理论第27-29页
 §3-3 脉动风场的模拟过程第29-31页
  3-3-1 谐波合成法第29-30页
  3-3-2 风场模拟程序流程图第30-31页
 §3-4 斜拉索的风场模拟第31-34页
  3-4-1 脉动风速时程的模拟第31-32页
  3-4-2 斜拉索上风荷载的计算第32-33页
  3-4-3 脉动风力的时程曲线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斜拉索-阻尼器系统风致振动的有限元分析第35-44页
 §4-1 有限元方法的应用第35页
  4-1-1 有限元方法简述第35页
 §4-2 有限元法的实现第35-36页
  4-2-1 结构离散化第35页
  4-2-2 形函数选择第35页
  4-2-3 建立单元应力与节点位移关系第35-36页
  4-2-4 建立单元节点应力与节点位移关系式第36页
  4-2-5 建立平衡方程第36页
  4-2-6 求解未知量第36页
 §4-3 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简介第36-40页
  4-3-1 ANSYS结构分析功能第36-37页
  4-3-2 有限元建模方法第37页
  4-3-3 有限元单元类型第37-39页
  4-3-4 加载求解第39-40页
  4-3-5 后处理分析第40页
 §4-4 斜拉索-阻尼器系统模型的建立第40-42页
  4-4-1 斜拉索的理论模型第40页
  4-4-2 模态分析第40-42页
 §4-5 单索-阻尼器-梁组合系统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4-5-1 单索-斜拉索-阻尼器组合系统的建模第42-43页
 §4-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斜拉索-阻尼器系统的减振与衰减特性分析第44-62页
 §5-1 斜拉索-阻尼器系统的减振分析第44-47页
 §5-2 单索-阻尼器-梁组合系统的减振分析第47-50页
 §5-3 双索-阻尼器-梁组合系统的减振分析第50-53页
 §5-4 斜拉索-阻尼器系统有无梁的减振分析比较第53-54页
 §5-5 斜拉索-阻尼器系统的振动衰减分析第54-56页
 §5-6 单索-阻尼器-梁组合系统的振动衰减分析第56-57页
 §5-7 双索-阻尼器-梁组合系统的振动衰减分析第57-58页
 §5-8 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变化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第58-60页
 §5-9 阻尼器的阻尼系数的变化对于衰减的影响第60-61页
 §5-10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62-64页
 §6-1 主要结论第62页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驾驶员视觉行为的干线公路交通标志研究
下一篇:钢箱梁焊接固有应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