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导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 第13-18页 |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反思 | 第13-15页 |
·当代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危机 | 第15-18页 |
·环境污染 | 第15页 |
·生态破坏 | 第15-16页 |
·资源紧缺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及战略意义 | 第18-24页 |
·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 第18-20页 |
·关于“节约”的诊释 | 第18-19页 |
·“资源节约”的内蕴 | 第19页 |
·节约型社会的表征 | 第19-20页 |
·节约型社会的提出 | 第20-21页 |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意义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文化基础与理论基础 | 第24-33页 |
·勤俭节约的文化理念 | 第24-26页 |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第24-25页 |
·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 第25-26页 |
·“天人和谐”理论 | 第26-28页 |
·中国古代的“天人和谐”思想 | 第26-27页 |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 第27-2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29页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28-29页 |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第29页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29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9-31页 |
·循环经济的产生 | 第29-30页 |
·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30页 |
·循环经济的运行 | 第30-31页 |
·绿色消费理论 | 第31-33页 |
·绿色消费的内涵 | 第31-32页 |
·绿色消费的价值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路径与对策 | 第33-48页 |
·深化改革,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 第33-38页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第33-34页 |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34-35页 |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 第35-37页 |
·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 第37-38页 |
·进行科技创新,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 | 第38-41页 |
·发展“开源”技术 | 第39页 |
·发展“节流”技术 | 第39-40页 |
·构建节约型技术支撑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 第40-41页 |
·加强宏观调控,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体制与政策环境 | 第41-48页 |
·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 第41-43页 |
·健全管理体制,形成良性治理结构 | 第43-44页 |
·完善激励政策,建立长效机制 | 第44-45页 |
·健全法律标准,强化监督管理 | 第45-46页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 | 第46-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