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兰属植物菌根真菌分离、鉴定及AFLP聚类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3页
   ·引言第12-13页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12-13页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第13页
   ·兰科植物菌根的特征第13-15页
     ·菌根的外观形态第13页
     ·共生菌根真菌菌丝的侵入特点第13-14页
     ·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的独特营养关系第14-15页
   ·兰科菌根真菌分离、鉴定研究进展第15-20页
     ·国外兰科菌根真菌分离、鉴定研究进展第15-18页
       ·获得属于有性态担子菌类的报导第16-17页
       ·同时获得有性态属与无性态属菌根真菌的报导第17页
       ·获得属于半知菌类四个无性态属菌根真菌的报导第17-18页
     ·国内兰科菌根真菌分离、鉴定研究进展第18-19页
     ·其他的兰科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工作第19-20页
   ·兰科菌根真菌研究技术手段的发展第20-22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第23-40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菌根真菌分离材料第23页
     ·菌根真菌分离条件筛选的供试材料第23-24页
     ·进行鉴定的菌株第24页
   ·试验方法与步骤第24-25页
     ·菌根真菌的分离第24-25页
       ·根段或根状茎的预处理第24页
       ·根段或根状茎的切片、接种第24-25页
       ·分离物的培养与纯化第25页
       ·分离物的保存第25页
     ·菌根真菌分离条件的筛选第25页
       ·分离培养基的筛选第25页
       ·分离取材的筛选第25页
     ·菌根真菌培养特征、形态学特征和隔膜超微结构观察第25页
   ·试验结果第25-36页
     ·菌根真菌分离结果第25-26页
     ·菌根真菌分离条件的筛选第26-28页
       ·菌根真菌分离的培养基选择第26-27页
       ·菌根真菌分离的取材选择第27-28页
     ·菌根真菌培养特征、形态学特征和隔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第28-36页
       ·菌根真菌的培养特征和菌丝形态描述第28-31页
       ·菌根真菌的隔膜超微结构第31-36页
   ·分析与讨论第36-40页
     ·关于兰属植物菌根真菌分离条件的探讨第36-38页
       ·分离培养基的选择第36-37页
       ·发育阶段和取材部位的选择第37页
       ·消毒方法的选择第37页
       ·总结第37-38页
     ·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鉴定分析第38-40页
       ·基于培养特征及菌株形态特征对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初步鉴定第38页
       ·基于菌丝隔膜超微结构特征对部分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鉴定及讨论第38-40页
第三章 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AFLP聚类分析第40-55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7页
     ·供试菌株第40-41页
     ·菌体培养第41页
     ·菌根真菌AFLP分析实验程序第41-45页
       ·真菌DNA提取第42页
       ·模板DNA浓度的检测第42页
       ·模板DNA的酶切第42-43页
       ·DNA片段接头的连接第43页
       ·DNA片段的预扩增第43-44页
       ·AFLP的选择性扩增第44页
       ·聚丙烯酰胺变性胶的制备第44-45页
       ·电泳第45页
       ·银染程序第45页
       ·胶板的后处理第45页
     ·相关试剂的配制第45-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55页
     ·扩增结果第47-49页
     ·遗传聚类结果第49页
     ·兰属植物菌根真菌AFLP聚类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49-55页
       ·AFLP技术应用于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研究的可行性第49-53页
       ·兰属植物菌根真菌AFLP聚类结果的分析第53-54页
       ·基于AFLP聚类分析的兰属植物与菌根真菌间专一性初步讨论第54-55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结论第55-56页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
下一篇:探讨β-catenin/TCF通路在肿瘤中异常激活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