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0.000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中药淫羊藿研究综述 | 第12-35页 |
第二章 淫羊藿药材资源考察与实验材料 | 第35-49页 |
第一节 资源考察和样品采集方法 | 第35页 |
第二节 资源考察结果和实验材料 | 第35-49页 |
一、朝鲜淫羊藿(E. koreanum Nakai) | 第36-37页 |
二、心叶淫羊藿(E. brevicornu Maxim.) | 第37-39页 |
三、箭叶淫羊藿(E. sagittatum (Sieb.et Zucc.)Maxim.) | 第39-40页 |
四、其他物种淫羊藿实验材料 | 第40-47页 |
五、不同季节采收样品 | 第47-49页 |
第三章 淫羊藿药材HPLC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 第49-84页 |
第一节 仪器、试剂与药材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一、色谱条件 | 第50页 |
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0页 |
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0-51页 |
四、方法学考察 | 第51页 |
五、样品测定 | 第51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51-8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章 淫羊藿药材IR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 第84-95页 |
第一节 仪器与材料 | 第84-85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85-86页 |
一、样品制备 | 第85页 |
二、样品检测 | 第85页 |
三、仪器稳定性实验 | 第85页 |
四、方法重现性实验 | 第85-86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86-94页 |
一、单株不同叶片的比较 | 第86页 |
二、居群内不同个体的比较 | 第86-87页 |
三、不同成熟度样品的比较 | 第87页 |
四、常见易混淆种类鉴别 | 第87-92页 |
五、朝鲜淫羊藿种内IR图谱差异分析 | 第92-9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淫羊藿药材质量研究 | 第95-110页 |
第一节 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 | 第95-98页 |
一、仪器、试剂与药材 | 第9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95-98页 |
第二节 淫羊藿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98-102页 |
一、仪器、试剂与药材 | 第98-99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99-102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09页 |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102-103页 |
二、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的结果分析 | 第103页 |
三、淫羊藿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 第103-10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IR法用于淫羊藿药材快速质量控制研究 | 第110-122页 |
第一节 仪器、药品与材料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111页 |
一、样品制备 | 第111页 |
二、样品检测 | 第111页 |
三、仪器稳定性试验 | 第111页 |
四、重现性试验 | 第111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21页 |
一、淫羊藿中黄酮苷类成分特征提取 | 第111-112页 |
二、对照品、提取物和原药材粉末红外光谱的比较与相关吸收峰指认 | 第112-113页 |
三、红外特征吸收峰与“甲氧基淫羊藿苷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 | 第113-115页 |
四、淫羊藿药材IR相对质量控制标准的确立 | 第115-120页 |
五、淫羊藿药材红外光谱法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0页 |
六、SPSS统计结果的分析 | 第120-12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22-125页 |
一、HPLC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 第122页 |
二、IR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 第122-123页 |
三、淫羊藿药材质量研究 | 第123页 |
四、红外快速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作者简介 | 第136页 |